中国人最大死亡原因找到一个动作教你自测

最新的中国人心血管数据出炉了!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达2.9亿。

从死因构成分析而言,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为什么心血管病人这么多?1运动太少,心脏越来越弱!

  

在我国,还有一个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危险因素,就是运动太少。

年中国慢性病检测项目显示,即便是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多于10分钟的要求,也只有11.9%的人达到了。

体育锻炼必要吗?数据胜于一切。上海男性健康研究的一项结果表明,体育锻炼量达到或超过每周走路4小时、运动2小时的人,总死亡的危险减少21%,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减少24%。

2吃得越来越油了!

吃得越来越油了,估计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吃得太油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这也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急性心梗危险因素。

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公布,我国八成家庭对油的摄入量超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食用油的摄入量推荐是每人每天25-30克,而目前我国的水平是每人每天42克左右!

油脂摄入过多,除了造成肥胖外,还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脂肪酸过剩时主要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沉积在血管里造成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3蔬菜水果吃不够!

维生素C(主要来源为新鲜蔬果和水果)摄入不够,会导致血管受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中心一项研究发现,我国因水果摄入不足造成期望寿命损失为1.73岁。

大多数人水果的日常摄取量,远低于每天-克的推荐标准,只有40.7克。

一个动作教你摸出血管健康

1

摸手腕

把手指轻轻搭在手腕靠近大拇指一侧,感受自己的脉搏。

正常的脉搏与心率一致,每分钟60~次,且间隔规律。

若脉搏跳动不规律,可提示房颤、血管狭窄等疾病。

观察脉搏是发现房颤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可以让家人同时把手放到自己的手腕和胸口,检查两者跳动是否一致,心脏和脉搏跳动不一致也是房颤的表现。

锁骨下动脉狭窄也会影响脉搏正常跳动,出现一侧脉弱,甚至摸不到的情况。

严重的锁骨下动脉狭窄不仅影响上肢血流,还会影响脑部的供血,产生头晕、看不清东西、走路不稳等症状。

如果发现自己脉搏过快、过慢或节律紊乱,都要尽快检查,找到原因。

2

摸肚子

肥胖会增加全身各个脏器,尤其是血管的负担,增加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胖不胖,不光看体重,还要看腰围,腰围是心脑血管疾病更敏感的预测指标。

腰围测量方法:用皮尺在脐上0.5~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中国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被认为是腹围超标。

3

摸腿部

按压自己的腿部,如果发现一侧比另一侧粗,一按一个坑,或者双腿发沉、发胀,可能是水肿了。

下肢水肿是由于血液回流不畅或体液淤积在下肢导致的。

没有明显诱因的一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可能反映严重的疾病,如心功能不全、静脉曲张、肝肾疾病等。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就医。

4

摸脚背

足背动脉的搏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健康状况。

其强度因人而异,有些人搏动很强,有些人似有似无,主要与天生差异或脚的胖瘦有关。

但如果一个人的足背动脉搏动发生了变化,那可能预示着动脉出现了问题。

如果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且左右不对称,原因通常就是下肢动脉硬化。

如果双脚的足背动脉都越来越弱,还要警惕髂总动脉等位置相对更高的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

糖尿病人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更应足背动脉搏动。

5

摸脖子

男性脖子正中的喉结(女性为相应位置的软骨突起)两侧是颈动脉,把四指轻轻搭在一侧,感受颈动脉的搏动,然后再换到另一侧,判断两侧搏动是否强弱一致,如果一侧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表现。

但需要注意,一定不要用力按摩或者同时触摸两侧的颈动脉,以免脑部缺血。自己若做不好,应请专业人士帮忙检查。

提醒:触摸身上这5个地方,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监测血管状况,防患于未然。不过,这些自检方法最多只能起到提示作用,医院进行体检以及更多的检查。

怎么才能远离心血管病?健康生活!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会长、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毕齐指出:“年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明确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可以预防80%的心血管疾病和40%的肿瘤!”

生活方式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并且不像药物、手术治疗一样存在适应症、禁忌症等,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开始、被任何人所利用的“治疗”方法。今后,心脑血管专家们要像推广阿司匹林一样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做到十句话,远离心血管病!

1每天喝够一杯奶

牛奶的营养几乎是全方面的,钙、脂肪、蛋白质等均较为丰富。牛奶与我们的骨骼健康息息相关,是补钙的优选食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中建议,牛奶以及奶制品每日推荐摄入量是克。就拿普通的毫升的袋装奶来说,每天喝一至两袋也就足够了。

2每餐一份全谷物

我们吃精白米太多了,而吃全谷物太少了!超过80%的成年居民全谷物摄入不足。

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也有着丰富的膳食纤维。吃全谷物其实非常简单,比如,不再光吃白米饭,而是在蒸米饭时加点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

3保持一份好心情

以前我们常说要“管好嘴,迈开腿”,但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还要“安顿好心,调整好情绪”。也许对中年男性来说,别乱喝,少应酬,多运动是关键;但是对女性来说,安顿好心,情绪稳定一点,多交交友更关键,因为女性跟男性不一样。

4久坐一小时要活动

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也会增高,气血循环受阻,自然各种疾病也容易出现。

每久坐1个小时就起来活动5-10分钟,工作再忙、游戏再有趣,连5分钟时间都不肯给健康让路,真的就说不过去了。

5每天喝水不少于一升

水是生命之源,水约占我们体重的75%。喝够水对于大脑的高效运作、减少结石生成、保证尿路健康等都非常有益。

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7-8杯(-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6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饮食方式已经提倡了很多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克,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7每天吃一把坚果

帝国理工学院和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每天20克(相当于一把坚果)坚果就能够降低个体将近30%患冠心病的风险,15%的患癌风险以及22%的早死风险。

坚果里有很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优质的植物蛋白和矿物质,有益人体健康。建议每天都吃一点,但不要多吃,别超过50克(也就是一两),吃几颗核桃,吃几粒花生,种类尽量多一点,把坚果当成早餐的一部分最好。

8每天运动一刻钟

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一项对41.6万人,平均8年的健康数据追踪和分析发现,每天运动一刻钟,平均能多活三年。一个人如果一天连15分钟都抽不出来的话,那是对自己的极不负责任。

上班路上骑自行车,晚饭后出去快走、慢跑……太多的运动方法了,只是在于你去不去做。

9晚上十一点前入睡

睡眠是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严重缺少睡眠,就不单单是会觉得疲劳的问题,更可能会带来疾病。

中医讲,子时是身体休养和修复的开始,应该睡觉。子时前入睡者,第二天脑清晰,气色红润。

10每周吃一斤鱼

吃肉有一种说法叫“四条腿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不如没有腿的”,“没有腿”的就是鱼类。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推荐每周吃鱼-克,也就是约半斤到一斤。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人民日报官方等

《手把手教老妈老爸使用智能手机》

一本为老年人群体量身打造的新媒体工具书、一本老年人一读就懂的智能手机使用指南。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公益基金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zzgs/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