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对急性ST段

    

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3(01):36-39

作者:邹培源,冯小燕,李爱民,陈东浪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桡动脉PPCI治疗(TRI组,n=62)与经股动脉PPCI治疗(TFI组,n=58)的成功率、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建立通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2级]比较有所差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PPCI治疗组手术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拔管时迷走反射、尿潴留),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经股动脉PPCI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PCI治疗STEMI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PPCI治疗的首选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特点[1]。心血管疾病死亡已超过恶性肿瘤,成为首位死因,尤其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病死率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位,我国年AMI病死率城市为55.32/10万,农村为68.6/10万,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2]。早期、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细胞血流灌注是改善AMI患者预后的关键[3],再灌注治疗是STEMI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治疗是STEMI最有效的治疗方法[4]。本医院经不同途径行PPCI的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3月至年8医院行PPCI治疗的例STEMI患者位研究对象。均符合AMI诊断标准[5],发病时间在12h以内,或发病12~24h仍有胸痛的患者。其中男82例,年龄(67.6±7.8)岁;女38例,年龄(65.6±5.2)岁。经桡动脉途径行PPCI共6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PCI共58例。所有患者中,吸烟史38例,糖尿病史23例,高脂血症52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41例。入选患者均排除心源性休克、严重肝和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等。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症、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治疗所有患者确诊STEMI后即刻口服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mg、阿托伐他汀40mg,造影前通过鞘管动脉注射肝素1mg/kg,手术每延迟1h补充肝素10mg。

1.2.2经桡动脉入路所有经桡动脉入路的患者均需做Aliens试验,正常者可穿刺桡动脉。右手臂自然平伸外展置于手臂托上,将腕部垫起以有利于穿刺,常规选择右前臂桡骨茎突近端2cm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采用Cordis公司生产的桡动脉穿刺包,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Seldinger法穿刺桡动脉,成功后置入6F桡动脉鞘管,通过鞘管注射硝酸甘油0.2mg、利多卡因50mg以防止桡动脉痉挛,选用5FTIG造影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理的PCI治疗方案,术后即拔除鞘管、加压包扎,右前臂制动6h,不强制卧床休息。

1.2.3经股动脉入路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穿刺部位为腹股沟韧带下2~3cm处,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改良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成功后置入6F股动脉鞘管,应用6FJR4/JL4造影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PCI治疗方案,术后延迟4h拔鞘管,局部按压15~20min止血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穿刺侧下肢制动12h,卧床至少24h。

1.3观察指标

(1)建立通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光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2)穿刺成功率和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3)血管及相关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罪犯相关血管开通率比较

经桡动脉PPCI治疗组的穿刺成功率和血管开通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2级]分别为96.8%(60/62)、98.4%(61/62),经股动脉PPCI治疗组则分别为%(58/58)、96.6%(56/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PPCI治疗组穿刺失败2例,是因为持久的桡动脉痉挛和入路迂曲而改为股动脉途径;血管开通失败1例,是术后无再流并发症。经股动脉PPCI治疗组血管开通失败2例中,发生慢血流和无复流各1例。

2.2两组介入治疗的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建立通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光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见表l。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的并发症有入路血管痉挛、穿刺部位血肿、失血并需输血、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迷走神经反射、尿储留、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其中假性动脉瘤、尿储留、迷走反射的发生率以股动脉组为高(P0.01)。经股动脉PPCI治疗组假性动脉瘤8例,经彩色超声定位下压迫吸收;穿刺部位血肿5例,其中1例失血并需输血治疗。两组并发症比较,详见表2。

3讨论

PPCI治疗是AMI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方法,与静脉溶栓相比,PCI治疗可以获得稳定的闭塞血管开通率,实现完全再灌注。传统的手术路径通常为股动脉途径,但股动脉位置较深,术后并发症如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严重出血发生率高,特别在术后需要积极抗凝的情况下更易发生[6],术后严格制动和卧床,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尿储留等并发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也逐渐降低[7]。桡动脉位置表浅,管径细,周围无重要的神经和静脉,因此,可以显著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术后无需强制卧床[8]。在需要连续使用抗凝药物的AMI的治疗中显示了其优越性[10]。

从年Campeau首先报道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以来,随着经验不断积累和器械不断更新,经桡动脉途径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CI治疗[9]。临床研究证实了经桡动脉行PPCI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年美国心脏学会公布的PCI治疗入路的试验结果显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在30d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大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会议上指出,对于STEMI患者,经验丰富的术者,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优于经股动脉途径,肯定了在需要强化抗凝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经桡动脉PCI治疗具有更少的出血并发症,带来更多临床获益[10]。

本研究显示,STEMI患者经桡动脉行PPCI治疗,手术的成功率不低于股动脉途径,建立通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有所差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桡动脉组优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桡动脉PPCI的穿刺和手术成功率与经股动脉相似。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容易发生痉挛现象,我们的经验是操作时动作轻柔,并在透视下送管,会减少导管对管壁的刺激,降低痉挛发生率,一旦发生痉挛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桡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以解除血管痉挛。桡动脉较表浅,因此拔管后局部出血几率低,患者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无需强制卧床,提高患者依从性[11-12],有效避免尿潴留。另外,手术后下肢无需制动,可预防或减少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13]。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途径对STEMI患者行PPCI治疗是可行的,具有止血方便、术后血管相关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等优势,对一般患者,有经验的桡动脉操作者施行PPCI治疗时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入路,重症患者可考虑经股动脉入路[14]。桡动脉穿刺技术要求高,手术中操作技术性强,较股动脉者略复杂,对桡动脉穿刺失败或非经验丰富术者应及时改换股动脉途径,保证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参考文献(略)

敬请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
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jczd/7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