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超(广医院)
动脉内压力是指血液循环中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某一位置时所产生的压力。它和肱动脉血压有着明显不同,不同部位血管,其血管内压力的压力分布不一致。在脑的血液循环中,血管内压力与灌注压密切相关。本文回顾了有创血压测量的进展,特别是在血管介入诊疗中利用导管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产生过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导管;血管介入;动脉内压力
早在年,英国牧师Hales使用尾端接有金属管、长cm的玻璃管插人一匹马的颈动脉内,揭开了人类历史上血压测量的序幕。年,法国外科医生Faivre在截肢手术中分别将两名患者切断的肱动脉和1名患者的股动脉接到水银测压计上,首次测量到人的动脉血压。其后穿刺针技术的发展,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浅表动脉内压力,得到迅速的开展。但人体心脏和深部动脉如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髂动脉、肾动脉等动脉的压力却难以获取,一直到年,Forssmann在自身做了大胆尝试,经肘前静脉置入导管并送至右心房进行了心内测压,此后心导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年Schnable等通过动脉导管技术,首次报道了正常人的中心动脉压力;年KroekerEJ等使用一根长80cm,外径1.mm,内径0.5mm的Peterson型导管通过置于腹股沟处股动脉或肘窝处肱动脉的IST-gage穿刺针,在X射线透视下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主动脉弓,同时外接电子压力计,从而获得连续动脉血压,即中心动脉压。通过该方法KroekerEJ成功对1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中心动脉压的测量,并比较了其在运动和静息状态中与外周动脉压力的差异。年,Sones证实了冠状动脉能够耐受造影剂注入,并进一步推动了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的影像学和导管技术的发展。年,Judkins进一步完善了Sones的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途径实施CAG,并设计了一系列造影导管。随着冠脉造影技术(CAG)的发展,导管能更精准地定位于需要测量压力的血管,使得测量的导管也被迅速发展起来的各种造影导管所代替。
近年来许多学者在PCI中通过测量冠脉压力,来计算压力梯度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从而分析冠脉狭窄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该方法亦逐渐用于髂动脉、肾动脉等人体深部动脉。人们认识到中心动脉压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和降压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亦受到越来越多的白癜风会遗传吗天津市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