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以中老年男性发病居多的大、中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本病原因尚不清楚,但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低下、肥胖、血液高凝状态、吸烟、遗传等因素有关。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变早期,动脉内膜受到血浆脂蛋白的渗透和血脂沉积,产生脂肪条纹。进而发生动脉内膜增生及粥样斑块形成。最终是形成动脉狭窄,或阻塞动脉。病变初期进展缓慢,可无明显症状,随着发展,可发生急性或慢性肢体缺血表现。全身各主动脉均可受累,但多见于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上肢动脉少见。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属中医“脉痹、脱疽”范畴,多因寒湿凝聚脉络,痹塞不通所致。

临床表现

1、发病多在50-70岁,男性居多。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

2、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临床分为四期。I期:患肢稍凉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感疲乏。尚无明显下肢缺血症状。Ⅱ期;行走出现间歇性跛行。Ⅲ期:出现静息痛,即不行走亦疼痛。Ⅳ期:发生肢端溃疡或坏死,皮温降低,感觉迟钝。如合并糖尿病,则足躁及小腿坏死机会增加,且易合并感染。

诊断

1.依据临床表现,嗜烟者。

2.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腿或足躁动脉压降低,甚则测不到。如动脉尚未完全阻塞时,可在狭窄动脉区闻及收缩期杂音。

3.血脂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

4。超声波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肢动脉节段压力:躁部血压下降,踝/肱指数,血管超声检查显示: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血管内超声检查显示:动脉内膜及动脉壁病理改变。

5.动脉造影检查可确诊病变范围及程度。

6.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7.心电图常示心肌供血不足,眼底检查有动脉硬化表现。

治疗

(1)非手术治疗:A.戒烟、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适当运动,但不宜搬动重物。B.抗凝、抗血小板疗法C.扩张血管药治疗。

(2)手术治疗,如具有手术指征,可考虑行动脉内膜剥脱术,人工血管移植术等等。

(3)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jbjj/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