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患者主因头晕、复视、右侧肢体麻木,于医院就诊,头颅核磁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血管造影显示双侧椎动脉狭窄90%以上,血管硬化。在我院行右侧椎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术后患者头晕、复视、右侧肢体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
通过上图可见双侧椎动脉均有狭窄,狭窄程度在90%以上,通过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为优势供血动脉。拟定行右侧椎动脉支架植入手术。
术后患者头晕头晕、复视、右侧肢体麻木等症状消失。手术后3天康复出院。
人脑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充足的血供,虽然其重量只占体重的3%,但血管却占心排血量的20%左右,人脑供血主要由血管共有4根动脉,分别是左右颈内动脉,向大脑供血占70%,左右椎动脉,进入颅内后汇合到基底动脉,向大脑供血占30%。(如图),如出现动脉硬化,动脉夹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骨质增生、颈部肌肉紧张等原因而生狭窄,从而产生脑供血不足。脑供血动脉狭窄包括颅内和颅外的血管狭窄,是导致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脑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的主要原因。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原因是因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颈部肌肉紧张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
椎动脉供血不足表现症状:于中老年人多见,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以下症状:
1、前庭系统症状眩晕为常见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眩晕发作常于2-5min内达高峰,维持2-15min,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
2、视觉症状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
3、大脑症状头痛为常发症状,为跳痛,有时呈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跌倒,构语障碍,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减退等。
4、锥体束症状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检查方法:因本病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有时诊断较困难,应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并进行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耳科学、听力学、前庭功能等全面检查,此外还应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颅CT或MRI等检查,椎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1、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2、对于椎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
注意事项
1、减少睡前的活动量。
2、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
3、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
4、热水胞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
5、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6、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
7、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
护理要点
1、安排病人和他人交谈的机会,以帮助其减少睡眠的需要。
2、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的药物,如安定等观察药物效果。
4、安慰关心病人,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消除其焦虑心理。
介入科张贵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