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强、吴岩峰、李晓青、马宁
首都医科医院
导读血管造影是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但在造影过程中会因导管的位置,造影剂的总量、速率及压强,投造体位等因素影响对狭窄的评估,这种情况在双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造影评估中更为常见。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基底动脉下段重度狭窄支架治疗的诊治过程,涉及术前造影未能完全显现病变的情况,具体如下。
病例详情
病情信息患者,女性,62岁。因“发作性头晕50天”入院。患者5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未予重视及诊治。病后20医院就诊,急诊头颅CT示右桥脑梗死(图1)。
图1
隔日出现视物旋转、视物成双、行走不稳。第三日出现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此时查头颅MR示桥脑及右侧小脑急性脑梗死(图2)。
图2
予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好转。后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治疗。
期间行弓上CTA示左椎动脉优势,左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近中段显示欠佳,考虑狭窄或者闭塞(图3)。
图3
10天前,患者出现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持续十余分钟自行缓解,其后每天反复发作1-2次。
复查头颅MR示双侧桥脑及右侧中脑急性梗死(图4)。
图4
MRA示基底动脉及右椎动脉颅内段显影差,考虑存在狭窄疾患(图5)。
图5
外院DSA:左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前向血流差,基底动脉中远段显示欠佳,见小脑下后动脉经软膜动脉向小脑上动脉的代偿(图6,7)。
图6
图7
右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后中度狭窄,见少许前循环向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的软膜动脉侧支代偿(图8)。
图8
既往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史。
入院时神经系统查体:构音障碍,左上下肢肌力4+级,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mg1/日+波立维75mg1/日)、降脂(立普妥20mg1/日)、补液等治疗。
入院后查血栓弹力图AA95.5%,ADP29.8%。LDL1.65mmol/L。
入院后CTA(图9):基底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左椎动脉优势。
图9
CTP(图10):脑干、小脑、双枕叶局部灌注异常,CBF降低、CBV局部稍降低,MTT、TTP延长。
图10
高分辨核磁(图11):双侧椎动脉远段、基底动脉近段形态欠规则,管壁增厚,左侧椎动脉远段左侧壁及基底动脉近段左侧壁可见斑块形成,基底动脉局部管腔明显狭窄。
图11
术前讨论
1.患者后循环卒中,血管造影提示基底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前向血流慢,单从造影及院前核磁,还不能完全除外基底动脉中远段疾患的可能。结合入院后CTA和高分辨核磁,基底动脉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拟单处理基底动脉近端病变。
2.拟在小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再决定放置支架的类型。
治疗过程简述全麻下右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左椎动脉开口部迂曲,将6F导引导管放至左椎动脉V2段以远(图12)。
图12
造影示基底动脉近端重度狭窄,狭窄比较局限,但狭窄远端有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局部管腔扩张,此外右椎动脉V3-4段交界中-重度狭窄,左大脑后动脉P1段中度狭窄(图13)。
图13
沿导引导管送入Transend(0.″,cm)微导丝至左椎动脉V4段远端,小心通过基底动脉近端狭窄段至右大脑后动脉P1段(图14)。
图14
Gateway球囊(2.5mm×9mm)狭窄处预扩张(图15)。
图15
扩张后,为覆盖狭窄远端的扩张病变,选择置入Wingspan支架(3.0mm×20mm)(图16)。
图16
释放后造影见支架贴壁良好,远端血管显影好,前向血流TICI3级(图17)。
图17
总结本例术前造影所示基底动脉前向血流减慢,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造影时导管位置位于锁骨下动脉,②左椎动脉开口部迂曲,可能对血流有一定影响,③不除外狭窄程度在进行强化内科药物治疗后短期内改善可能。
选择性椎动脉(最好为优势椎动脉)造影,有助于显示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尤以造影时对侧椎动脉V4段见逆行显影为佳)。如果椎动脉开口部有严重狭窄或者迂曲,或存在其他致选择性椎动脉造影困难因素(如:经桡动脉入路时),也唯有结合CTA、核磁及TCD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相关阅读》CINS病例展
一例取与不取的矛盾栓塞病例
》CINS病例展
杀猪刀遭遇小李飞刀--单刀赴会取栓“支架碎裂”
》无脉症——右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手术
》复合手术治疗复杂巨大前交通动脉瘤一例
》天坛周记
基底动脉闭塞开通失败一例
》此路不通,绝处逢生
》征战
Trevo急诊取栓病例大赛,等你来!
》神经介入学习有感:向往已久,不虚此行
》邀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
》喵主编寄语
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IA-CTO):通还是不通?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sjjrzx
hh-medic.中科医院曝光资质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