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erialStiffness:CauseOrConsequenceOfHypertension?
编者按:目前,动脉僵硬度增加与高血压的因果关系仍有所争议。有假说指出,持续性血压增高引发血管损伤从而导致动脉僵硬度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后者是前者的结果。在欧洲高血压协会年会(ESH)年会上,比利时根特大学JAChirinos教授就血压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发表了主旨演讲。
比利时根特大学JAChirinos教授
个体的血压水平由动态因素及静态因素共同决定,其中,静态因素主要与平均动脉压有关,动态因素则与脉压有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大、小动脉结构改变的恶性循环,在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脉压的改变发挥重要作用,而动脉僵硬度的增加是连接此两者的关键环节。年龄、高血压对血管僵硬度的影响均与受累血管范围有关。
动脉僵硬度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是心血管病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
众所周知,动脉僵硬度增加可导致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一项针对13个纵向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1]指出,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每增加1m/s,可相应地引起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相关风险的增加。另外,Framingham心脏研究也指出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可预测重大心血管病事件[2]。Meta分析亦指出,颈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
何种动脉对于心血管事件具有最高的预测价值
有研究提示在不同人群中,高龄对于颈总动脉和主动脉僵硬度的影响不同:在健康人群中,颈总动脉=主动脉;而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颈总动脉<主动脉[4]。
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对于预测心血管事件具有附加价值
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是反映动脉僵硬度、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金标准,而其具有能将患者再归类为高风险或低风险的附加价值。其已被年ESH/EHC指南纳入为靶器官损害,临界值为12m/s[5]。值得注意的是,测量方法的不同可能导致临界值的不同。目前,临界值12m/s仅用于直接(CA-FA)全距离方法测量[6]。
专家共识建议采用10m/s作为临界值以方便临床应用(在原测量值基础上乘以0.8)。根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或可预测4%的8年内重大心血管事件;此外,若将临界值定于8.75m/s,还可预测首次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年更新的ESH/EHC指南则再次认可脉搏波传导速度是一项靶器官损害,其临界值为10m/s,测量方法为0.8×(CA-FA全长)[7]。另有研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血压水平进行分层,并制订了相应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参考值。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baPWV与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相比两者高度相关但仍有所不同,每提高1m/s,心血管病事件风险增加程度不一。臂踝动脉僵硬度具有以下特点:①对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全因死亡具有预测价值(尤其是合并有终末期肾病的年轻患者及冠心病患者),但对糖尿病患者的预测价值较差[8];②可预测中国老年患者的死亡率;③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测无附加价值;④对于低踝臂指数者,其预测的可信度较低,甚至难以预测。
心-踝血管指数(CAVI)
CAVI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主要见于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患者、肥胖患者及既往有心血管疾病者。与baPWV相比,CAVI具有以下特点:①CAVI与动脉粥样硬化参数的相关性优于baPWV[9];②baPWV可预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或死亡发生[10],而CAVI则不具有此特点。此外,有研究称CAVI具有血压非依赖性,但这一结论并不完全正确,且这一特点逊于PWV。
总结
动脉僵硬度可能是高血压的病因或结果,并可导致大小血管重构的恶性循环。年龄和血压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受累血管范围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已见于对弹力动脉(主动脉和颈总动脉)、肌性股动脉以及弹力动脉(主动脉)和肌性下肢动脉节段的联合检测中。动脉PWV仍被认为是金标准:其对心血管事件具有最高的预测价值,并可对心血管事件风险进行再分类。
参考文献:1.VlachopoulosC,AznaouridisK,StefanadisC.Predictionofcardiovasculareventsandall-causemortalitywitharterialstiffnes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AmCollCardiol.Mar30;55(13):-27.
2.MitchellGF,HwangSJ,VasanRS,Arterialstiffnessandcardiovascularevents:theFraminghamHeartStudy.Circulation.Feb2;(4):-11.
3.YuanC,WangJ,YingM.PredictiveValueofCarotidDistensibilityCoefficientforCardiovascularDiseasesandAll-CauseMortality:AMeta-Analysis.PLoSOne.Apr5;11(4):e.
4.PainiA,BoutouyrieP,CalvetD,TropeanoAI,LalouxB,LaurentS.Carotidandaorticstiffness:determinantsofdiscrepancies.Hypertension.Mar;47(3):-6.EpubJan30.
5.ManciaG,DeBackerG,DominiczakA,etal.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rterialHypertension:TheTaskForcefortheManagementofArterialHypertensionoftheEuropeanSocietyofHypertension(ESH)and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JHypertens.Jun;25(6):-87.
6.HuybrechtsSA1,DevosDG,VermeerschSJ,etal.Carotidtofemoralpulsewavevelocity:a娴峰彛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㈠摢瀹跺ソ浜戝崡鏈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