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耳动脉不走寻常路的脑血管变异学习丙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ivk_sa=1022817p
不走寻常路的脑血管——变异学习(丙)

这次我们一起复习和重温的是,

胚胎型前后循环吻合

(carotid-vertebrobasilaranastomoses)

其中最罕见的一种—

永存(原始)耳动脉

罕见!罕见!罕见!

重要事情说三遍!

本文分为两部分

A发现与对照学习历程简介

B永存耳动脉相关特点介绍

(做为学习工具使用时,请直接阅读B部分)

手术日中午,没有吃饭的我(主动不吃)

正在给新一批进修医生讲脑血管造影基本原理

然后不经意间,苦苦等待多年的“真图”

就这么毫无防备的闯进我的眼帘

就是这张

当天还有很多台手术待完成,于是手机翻拍图像

维持常规

各位同道都说,要看动态造影?安排!(减影+不减影)看完动态造影(正侧位)还是有疑问?那看看3D重建呗!来看看MRA上这条异常血管发出的位置和走行

红色笔标示颈外动脉起始位置

灰色笔标示变异血管起始位置

其实确定入颅位置的图片是磁共振的TOF序列(轴位)

TOF原始图显示变异血管

通过内听道进入颅内

最直观的方法当然还是一样的“配方”

利用3D数据重建了颅底骨质与相关血管

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清楚永存耳动脉的走行

永存耳动脉(persistentoticartery,POA)是最罕见的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最常见的是永存三叉动脉)。此异常永存的胚胎血管起源于颈内动脉岩骨段,向后内弯曲走向并穿过扩大的内听道而与基底动脉连合。后交通动脉缺如。

“永存动脉”是俗称,标准说法应该是

胚胎型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循环吻合

确实很复杂,如下图所示

(此图引自网络,特此致谢)

胚胎型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的发生机制:

在人类胚胎发育阶段,原始颈动脉与后循环之间有4支暂时性的通路,除寰前节间动脉外,这些胚胎性血管是根据它们伴行的颅神经而命名的,由上而下依次是:①原始三叉动脉;②原始内听动脉;③原始舌下动脉。在胚胎5~6mm期,后交通动脉开始发育,原始内听动脉、舌下动脉和三叉动脉依次开始退化。

正常情况下,颈-椎基底间的胚胎性血管到胚胎14mm期均已完全退缩,其功能由后交通动脉和椎动脉所替代。如果胚胎性吻合血管未退缩并持续到成人,即成为胚胎型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其中永存三叉动脉的发生率最高,约为0.1%~0.6%,其次为永存舌下动脉,发生率约0.02%~0.1%。多为单侧发生,左右比例相似。

胚胎型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的临床意义:

胚胎型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多数为血管造影、MRA或CTA检查中偶然发现,一般无特殊的临床症状。

胚胎型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意味着脑血管发育紊乱,常伴有颈动脉-椎基底海绵窦瘘、动静脉畸形、颅内颈动脉发育不良或闭塞、椎动脉发育不良等血管异常,胚胎型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属于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多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复习和重温不走寻常路的脑血管——变异学习(乙)

永存舌下动脉

脑动脉狭窄诊治林浩大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hlcs/11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