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微栓子(MES)是在血流中通过的比正常血细胞体积大的其他异常成分,例如血凝块、血小板聚集颗粒、动脉硬化斑块颗粒(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脂肪或空气,可以被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到。微栓子监测对于判断栓子来源、数量和其影响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回复「邢英琦」,医院邢英琦副主任医师,学习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微栓子监测的应用与价值。
邢英琦
副主任医师
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超声科主任
Q
什么是微栓子?
微栓子是在血流中通过的比正常血细胞体积大的其他异常成分,如血凝块、动脉硬化斑块颗粒、脂肪或气体等。这些异常物质在血流通过时会被可以被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hy,TCD)实时监测到,这种检测手段中,频谱上有比血流信号更明显的高强度信号,声谱上体现为纺锤波。
微栓子的出现提示患者栓塞的风险增大,患栓塞性卒中的风险、再发卒中的风险均较高。
Q
为什么要监测微栓子?
在众多的心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并且是人类三大致死病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在脑卒中既往的诊断模式中,一般使用CT或磁共振成像来明确是出血性疾病还是缺血性疾病,以及病变部位即可。近些年,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疾病认识的提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强调个体化。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模式,还需要明确责任动脉、发病机制,以及危险度分层。发病机制,包括低灌注导致局部缺血、动脉-动脉栓塞、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心源性梗死等。
微栓子监测可以判断栓子来源、数量,为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的判断提供重要信息。
Q
如何检测微栓子?
在微栓子监测中,推荐使用双深度双通道监测,患者颅脑的双侧颞部各放一个探头,用头架固定,每一探头设置两个深度,这有助于判断栓子的来源,如心源性栓子、颈动脉源性栓子和大脑中动脉(MCA)来源的栓子,具有不同的表现。
通常,如果考虑栓子可能来源于前循环动脉或者心源性,则监测血管选择双侧MCA。如果考虑栓子可能来源于后循环动脉,如椎动脉或者基底动脉,则监测血管需要加大脑后动脉。如果MCA存在狭窄,考虑栓子可能来源于狭窄部位的不稳定斑块脱落,则监测深度最好选择一个深度位于狭窄前,另一个深度位于狭窄后,取样容积尽可能小,小于深度差,常用监测时间为30~60分钟,全程记录,脱机分析。
颈内动脉来源及心源性MES具有以下特点:短时程ms,信号强度比背景信号≥3dB,单方向出现在频谱中,伴有尖锐的哨音。作为远离监测血管的栓子源,另外两个重要的诊断标准是:时间窗信号呈典型的纺锤形,两个深度检测到的栓子信号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
双深度双通道的监测方式,不仅能准确识别栓子的来源,而且可以更好地与伪迹辨别,栓子在脱落过程中是有时间差的,而伪迹双深度间不存在时间差。所以如果希望开展微栓子工作,则在购买设备时,一定要选择具有双通道双深度或者双通道多深度的TCD设备,还需要配有固定探头的头架和两个监护探头。
Q
在监测过程中,如何识别微栓子和伪差呢?
患者头面部的运动,如头部的晃动、吞咽动作等会对多普勒信号产生干扰,成为伪差。伪差通常是双向的,即基线上下方均出现,不同于MES是单方向的在血流频谱信号中出现;伪差的声音低频、沉闷,不同于MES信号清脆、响亮;伪差在监测的两个深度间无时间差出现,时间窗信号呈现不规则形状,纺锤形不规则,且信号稀疏。
微栓子信号示意图(A图为栓子,B图为伪迹)
微栓子信号与伪差的区别(A图为栓子,B图为伪迹)
Q
微栓子在症状及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中有什么区别呢?
国人以颅内血管狭窄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狭窄为常见,但目前对于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者,微栓子信号研究较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的研究表明,是否出现栓子与卒中常见危险因素无关,也就是说,病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与是否出现微栓子是没有相关性的。
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微栓子阳性率存在差异,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者,微栓子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者。栓子发生率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狭窄程度越重,栓子出现几率越高。进一步探究微栓子对于未来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本团队研究表明,MES阳性对症状性MCA狭窄患者未来缺血性卒中事件具有预测价值,但未能在无症状MCA狭窄患者中得出此结论。
Q
MES监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对于易损斑块的判断优于任何其他辅助检查,因为这项检查是唯一一个可以发现血液中正在脱落栓子的技术,合理解释了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如果脑梗死患者,监测到栓子,则为极高危险组(I)类患者,治疗上要应用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另外微栓子也是预测卒中再发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可以作为评价新型药物疗效的有效指标。
想了解更多?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