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医院为一例阿尔茨海默病合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是继上月完成包头首例之后,包医一附院裴汉军团队完成的第二例TAVR手术。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一旦出现症状,预后极差,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外科开胸换瓣膜曾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但老年人常因高龄、体质弱、解剖结构异常以及合并疾病复杂而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成为外科手术风险高,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采用心脏导管微创技术,避免了传统外科开胸以及体外循环手术的风险,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数据表明TAVR手术与药物治疗相比,可降低病死率46%,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众所周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困扰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难题,它是一种起病隐匿、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和抽象思维障碍并伴有社会生活和行动能力减退,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类型。统计数据表明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AD患病率为3.21%,预计约有万人患有此病。
74岁的刘老太8年前开始患阿尔茨海默病,在家人的陪伴下生活基本能自理,精神及社会交流均正常。近三个月来,活动后反复出现晕厥,医院检查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瓣口面积0.5cm2,正常面积3~4cm2)。尽管心功能良好,由于患者年事已高,体质瘦弱,而且患阿尔茨海默病多年,家人希望老人能接受TAVR手术,免受外科开胸之苦。一月前医院,但患者因患阿尔茨海默病后性格像个小孩,要求每天回家休息,不能配合住院治疗,为方便患者护理治疗,医院专家建议患者返回到家庭所在地,来包医一附院实施TAVR手术。
来到一附院后,裴汉军团队紧急为患者进行了评估:老人反复出现晕厥症状,尽管心功能尚可,但瓣膜口面积极小、心室壁厚、心腔容积小,猝死风险极高!因此,迅速完成了术前评估,并制定出手术方案。
纵观整个手术,难点和重点主要集中在围手术期管理,裴汉军心脏团队经过集体讨论,做出了精心细致的安排:首先,由于患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性格像个小孩子,理解不到病情的严重性,医院就要回家,医院睡,考虑到患者心功能尚稳定,无明显不适症状,唯恐担心睡眠不佳、严重烦躁不安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意外事件发生,另外,医院工作,有一定护理经验,医院很近,因此经过权衡利弊,与家属协商后,完成必要检查后,晚上回家休息,医院观察;手术前一日为患者准备了独立的病房,在全部家人陪同下住院,接受术前准备;手术当日,由家人换上无菌手术衣陪同老人顺利进入手术室,在麻醉开始后方才放心离开;更大的挑战在术后:术后一清醒,老人就“闹”着要回家,担心她无意中抓掉颈部的深静脉置管和临时起搏器电极(术后新出现LBBB,为防止传导阻滞加重,临时起搏器留置时间适当延长),家属自己准备了肘部制动装置,这样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耐心陪伴下,成功顺利度过了48小时。
术后左室舒张末压、中心静脉压、动脉舒张压等各项指标恢复理想,复查经胸心脏超声结果提示仅有微量反流,心电监护未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手术结果符合预期。
术后第三日,完成评估检查后,办理出院。出院当天,老太太精神饱满,拉着每天护理她的护士和医生的手,叫着每个人的名字,依依不舍!
THEEND
该例手术的成医院在患者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便利,医院实施TAVR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在家医院的医疗服务。
手术的成功凝聚了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努力,北京医院吴永健教授率领的TAVR专家团队再次亲临指导,一附院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和影像科(超声和CT)多学科团队相互支持、协作,精心准备,精彩表现得到北京专家的一致认可,再一次体现了包医一附院强大的医疗综合实力和团队凝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迎接挑战!
作者包医院裴汉军及其团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