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和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正在进行的对照试验将有助证实TAVR在外科低危患者中的作用。5月23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欧洲血运重建大会(EuroPCR)会议现场,来自丹麦的LarsSondergaard教授公布了NOTION研究6年随访结果。对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低危人群,行TAVR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且预后较好。
NOTION研究是第一项在外科低危患者中比较TAVR及SAVR的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比较≥70岁的低危患者行TAVR或SAVR的临床效果。年12月至年4月间,这项前瞻性、多中心、非盲随机试验共入组例患者,随机分为TAVR组(N=)、SAVR组(N=)。主要终点为1年时全因死亡、卒中、心梗的复合事件,次要终点为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5年临床和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SAVR和TAVR组中,全因死亡、卒中及心梗的发生率相似。与SAVR组比较,TAVR组的血流动力学结果保持了一贯的优势。
6年随访结果显示,与SAVR组比,TAVR组全因死亡率略高(42.5%vs.37.7%,P=0.58),但无统计学差异。对于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及跨瓣压差等指标,TAVR组优于SAVR组(P<0.)。
研究者还分析了生物瓣膜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生物瓣膜功能障碍包括瓣膜结构性退化、瓣膜非结构性退化、血栓及心内膜炎。6年随访结果提示,在瓣膜结构性退化方面,TAVR组发生率显著低于SAVR组(4.8%vs.24.0%,P<0.)。与SAVR组相比,TAVR组因瓣膜结构性退化所致中度(3.6%vs.23.7%)、重度(0.7%vs.3.0%)血流动力学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
在瓣膜非结构性退化方面,TAVR组与SAVR组基本相当(54.0%vs.57.8%,P=0.52)。在生物瓣膜功能障碍方面(至少具有一项生物瓣膜功能障碍因素),TAVR组发生率稍低于SAVR组(56.1%vs.66.7%,P=0.07)。
此外,研究者也评价了生物瓣的失效情况。生物瓣失效包括生物瓣相关性死亡、主动脉瓣再介入治疗及瓣膜结构性退化所致重度血流动力学障碍。6年随访结果提示,与SAVR组相比,TAVR组生物瓣失效发生率略高(7.5%vs.6.7%,P=0.89)。
研究者指出,NOTION试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患者在~年间入组,其主动脉瓣口大小是基于超声心动图而非CT评估。此外,试验进行过程中,无核心超声心动图室审核影像结果。
总之,NOTION试验6年随访结果提示,与SAVR相比,行TAVR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继续保持,TAVR组瓣膜结构退化率明显较低。此外,TAVR和SAVR组均无瓣膜血栓形成,心内膜炎发生率也相似。两组的生物瓣失效率相当,均较低。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刘倩┆美编柴明霞┆制版刘倩↓↓↓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