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血管介入治疗器械。公司创立于年,主要从事心血管支架、球囊导管等III类植/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在售产品主要有冠脉支架系统(金属支架和药物支架)和球囊扩张导管。公司于年获批第一代金属支架,年获批国内首创微盲孔载药支架,支架系统目前为公司较为成熟的产品,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球囊扩张导管为年获批上市,由于产品性能优异,近年来销售增长迅速。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万元,同比增长11.27%;净利润.36万元,同比增长46.75%。其中,支架产品收入万元,同比增长2.03%,销售重点区域为东北和华北地区,未来保持稳定;球囊扩张导管收入万元,同比增长50.84%,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血管介入领域前景广阔。介入治疗学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其涵盖的领域众多,可大致分为血管介入(以冠脉介入手术为代表)和非血管介入(如肿瘤介入治疗),在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治疗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是最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相关的介入器械产业发展迅猛,包括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及电生理介入器械。其中在心血管介入领域的技术相对成熟,支架产品经历了第一代到第三代的发展,国内支架产品也基本已完成了进口替代,占据了国内80%的市场份额。但在冠脉支架以外的介入产品,如球囊导管、外周血管支架、颅内血管支架以及支架材料和导管材料,我国的技术仍然处于落后阶段,存在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同时是未来我国介入产业发展的重点。
技术研发实力奠定公司行业地位。公司具有实力雄厚的技术研发团队,现有技术研究人员20余人,高级工程师10余人,博士生导师3人,博士4人。董事长即公司的创始人董何彦女士,具有资深的专业技术背景,是公司持续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公注重行业前沿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是冠脉支架的产业化示范基地,是中国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产品独创优势显著:1)无聚合物微盲孔载药冠脉支架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的无聚合物药物支架,在降低聚合物药物支架所带来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动脉再狭窄的风险以及解决术后长期服药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2)公司的球囊扩张导管在技术和性能上可与国外一流产品相抗衡,在推送力的传递、显影性、通过性、跟踪性以及折叠技术等方面都展现出突出优势,未来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产品优势+渠道发力促进业绩高增长。公司药物支架是首个无载体药物支架,其对于急性心梗患者、伴有糖尿病的心梗患者和不耐受长期服用抗凝药或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具有特别的治疗指向。鉴于公司产品的特性和优势,公司计划在急救的应用市场进行拓展,目前已获得北京部分PCI医院的认可;球囊扩张导管凭借过硬的技术性能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且尚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未来三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大力建设直销和经销渠道,在产品策略上,目前公司倾向于在球囊产品加大销售力量;在经销商的合作上,公司计划通过一定途径加大与经销商的绑定,实现利益共享,实现销售区域的不断突破。
新品药物球囊和造影导管有望打开成长空间。公司在未来产品的布局和研发积累上向空间更大的“血管介入”其他领域积极拓展,例如药物球囊、造影导管、外周血管支架、覆膜支架等国内产品相对处于空白或竞争力较弱的领域,这些领域的进口替代空间均在60%-80%,未来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将为公司打开广阔成长空间。药物球囊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创新产品,属国内首家,年底进入申报注册阶段,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糖尿病弥漫性病变、抗血小板治疗不能耐受等的病症上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公司产品在国内申报进度领先,获批后有望对德国贝朗公司的产品形成进口替代;造影导管已完成临床试验,进入注册阶段,保守估计每年冠脉造影约有3亿元的造影导管需求,临床以进口产品为主,公司产品上市后有望凭借高性价比打开市场空间。
盈利预测:公司现有产品主要为支架和球囊导管,近两年支架产品销售稳定,球囊导管产品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52和.28百万元,同比增长17.2%、22.14%和26.34%;净利润分别为16.24、25.73和40.95百万元,同比增长77.76%、58.48%和59.13%。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风险;人才流失风险;
专业血管介入治疗器械1公司简介
公司创立于年,总部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主要从事心血管支架、球囊导管等III类植/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即第一大股东为董何彦,持有公司股份49.55%。公司于年12月由中泰证券推荐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目前公司股票为协议转让方式。
2发展历程
公司的前身是辽宁生物医学材料研发中心,从成立之初一直致力于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器械研发和生产,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冠脉支架系统,再到药物洗脱球囊的研发,公司始终坚持在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探索与创新。
3主营产品
公司目前上市销售产品主要有冠脉支架系统(金属支架和药物支架)和球囊扩张导管。
在冠脉支架系统产品类别中,公司于年获批第一代金属支架,年获批国内首创微盲孔载药支架,支架系统目前为公司较为成熟的产品,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国内支架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由乐普和微创占据,并对海外产品基本完成了进口替代,虽然目前支架产品仍然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公司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销售能力比较稳定,在北京阜外、安贞、医院医院均有稳定供货,但支架并不是公司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球囊扩张导管为年获批上市,由于产品性能优异,近年来销售增长迅速。我们预计随着产品逐步进入各省招标,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和临床评价,公司的球囊产品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前景广阔1介入治疗应用领域广泛
介入治疗学(又称介入放射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指的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介入相对于内科治疗优势:如肿瘤的化疗、血栓的溶栓,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提高疗效,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
介入相对于外科治疗优势:1)无需开刀,无创口或仅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创伤小;2)大部分患者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3)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4)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危重患者或者无手术机会的患者,介入也能很好地治疗。
血管介入是介入治疗的常见大类。介入治疗按照大类可分为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
血管介入:包括治疗血管狭窄和闭塞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动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的栓塞治疗、预防肺栓塞的下腔静脉滤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技术、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非血管介入:包括肿瘤疾病领域的肿瘤的供血动脉栓塞与药物灌注、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肿瘤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以及各种经皮穿刺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实体瘤局部灭能术、囊肿脓肿引流术、造瘘术、胆道结石和肾结石微创取石术、骨转移或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在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治疗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是最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相关的介入器械产业发展迅猛,这主要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的主要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相关的介入器械也聚集了众多高新技术的产业。血管介入器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心血管介入器械:冠脉药物洗脱支架、PTCA球囊扩张导管、导引导管、照影导管、导引导丝等;
脑血管介入器械:颈动脉支架、锥动脉支架、颅内血管支架、微导管、微导丝、远端保护器械、弹簧圈、液态栓塞材料等;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大动脉覆膜支架、髂股动脉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及肾动脉支架等;
电生理介入器械:射频消融导管、标测导管。
2心血管介入领域技术相对成熟心血管介入是集中研究领域。从临床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心血管介入特别是针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器械是集中研究领。这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约有0万人,占全球死亡总数的20-30%。
高频研究推动心血管介入技术不断成熟。心血管介入器械主要包括支架、球囊扩张导管以及配套的导丝、导管、栓塞等部件。以支架为代表的心血管介入器械发展至今已经进入第四代的研发阶段,且国内的冠脉支架获得了技术上的不断突破,现在上市产品中,支架产品已经基本完成了进口替代,国产占比达到80%以上,也从侧面反应出国内支架产品的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全球心血管介入治疗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在年已突破亿美元,国内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数量也呈递增趋势,支架的使用新旧迭代趋势明显,国内支架产品整体进口替代趋势加快,且近年来的产品竞争使得价格趋势不断走低,支架产品需在技术上寻求新的突破。
目前支架的主要研发方向--第四代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有待验证。目前,以生物可吸收药物洗脱支架为代表的第四代血管支架已经成为支架发展的主要方向。生物可吸收支架可以在人体内逐渐被吸收,能够显著减少支架血栓以及再狭窄的形成,同时对MRI和CT扫描无影响。此外,由于植入物并不会在体内长期存在,方便了再介入过程。一系列优点都预示着生物可吸收支架具有取代目前市场中的第二代裸金属支架和第三代药物洗脱支架的潜力,其市场前景光明。但可降解支架的优势同时要求其需要克服降解之前的支撑力度问题以及降解期的适当控制、降解后的炎症反应等一系列问题,临床应用效果尚待验证。
目前,可吸收血管支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可吸收材料设计、支架几何结构设计、支架加工、支架降解时间控制、抗凝血材料或者涂层设计等方面,而可吸收支架材料主要集中于可降解聚乳酸、镁合金等材料上:
可降解多聚物支架:是指药物洗脱的高分子聚合物支架,如聚乳酸类,支架无毒且降解物为CO2和H2O,降解期为2年左右;
可降解镁合金支架:特殊构造的镁合金在体内分解为镁离子,被人体体液完全降解,降解期4个月左右;
可降解铁支架:纯铁支架可以为人体分解为铁离子,参与造血而吸收,降解期为6个月左右;
可降解锌合金支架:分解产生锌离子,降解期为2年左右。
3冠脉支架以外的介入器械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冠脉支架是国内技术最为成熟的介入产品,其他介入器械尚有较大挖掘空间。如前文所述,国内支架产品已占有80%的市场份额,且不乏有微创和乐普等龙头企业,国内产品的进口替代已基本完成。可以看到,国外支架产品由的3.8万元降至目前的1.5万元,这与国内产品技术提升对其形成的市场冲击有很大关系,未来在进口替代空间较大的其他介入器械领域,国内技术先进的企业将大有可为。同时从下表中还可以看到,介入器械原材料的研发也是国内较为落后的部分。虽然国内对于支架的研发较为成熟,但相关原材料仍是弱项,更不用说如瓣膜、球囊、造影材料等领域的原材料。我们认为,诸如支架系统配套耗材及原材料、脑血管及外周血管支架等领域均是未来我国介入治疗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挑战。
技术研发实力奠定公司行业地位
1技术研发团队实力雄厚
高管团队具有强大的技术背景作支持。公司现有技术研究人员20余人,高级工程师10余人,博士生导师3人,博士4人。公司建有专家技术委员会和管理策划委员会,一批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金沢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和清华大学、中科院、大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公司发展智库。董事长即公司的创始人董何彦女士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二级教授,同时任中国外科植入物心血管植入物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个介入技术专业领域的重要职务,在血管介入领域具有资深的技术专业背景。
2
产品独创优势显著公司一直专注于血管介入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坚持产、学、研、医相结合,注重行业前沿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是冠脉支架的产业化示范基地,是中国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目前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8项。公司产品多项均为国内首创,包括心脏支架微盲孔载药方法、无聚合物药物心脏支架、紫杉醇心脏支架等。
在支架产品领域,公司的主要产品无聚合物微盲孔载药冠脉支架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的无聚合物药物支架,其有以下特点:1)内皮化速度快,可有效降低支架植入后血栓风险;2)缩短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时间;3)支撑力强。鉴于以上特点,公司产品在降低聚合物药物支架所带来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动脉再狭窄的风险以及解决术后长期服药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对于急性心梗患者、伴有糖尿病的心梗患者和不耐受长期服用抗凝药或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具有特别的治疗指向。
在球囊导管产品领域,公司的球囊扩张导管在技术和性能上可与国外一流产品相抗衡,在推送力的传递、显影性、通过性、跟踪性以及折叠技术等方面都展现出突出优势。产品在年获得注册证书后上市销售,从收入构成上也可以看出,球囊产品上市后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销售增长迅速。球囊有两个基本作用:一、球囊预扩张利于后续支架的顺利到位:二、球囊的后扩张保证支架的充分膨胀或良好贴壁。所以一般在冠脉支架介入手术中会使用至少2个球囊,公司产品技术性能堪比国外,同时价格较低,未来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产品优势+渠道发力促进业绩高增长1支架产品稳定增长,球囊扩张导管市场认可度提升
药物支架有望在急诊应用进行拓展。公司药物支架是首个无载体药物支架,其对于急性心梗患者、伴有糖尿病的心梗患者和不耐受长期服用抗凝药或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具有特别的治疗指向。年支架产品销售额增长放缓主要与部分地区招标降价有关,数量仍保持了增长趋势。预计支架产品每年增速稳定在10%左右。同时鉴于公司产品的特性和优势,公司计划在急救的应用市场进行拓展,目前已获得北京部分PCI医院的认可,急诊领域的应用将成为产品增长的另一重要推动因素。
球囊扩张导管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的球囊产品于年拿到批件,产品上市后,凭借其技术性能优势不断获得市场认可,年才真正纳入部分地区的招标,销售额实现大幅提升,目前尚有很多空白区域有待开拓,且按照PCI手术的趋势,为了支架达到预期效果,一般在手术中会使用前扩和后扩两个球囊,球囊扩张导管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公司产品性能优异,且尚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未来三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2市场销售加码布局
直销+经销,加大销售投入力度。目前通过直销,公司产品已进入90+医院,通过代理(经销),产品覆盖有PCI医院+家。年以来,公司加大了市场销售的投入,销售费用大幅增加,调整了销售队伍的营销策略以及激励机制等,在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上可以看到加强销售力量后的良好效果。目前公司布局销售人员50余人,直销主要分布在公司比较熟悉的华北、东北、郑州地区,合作的经销商40余家,通过经销渗透到东南、西南等销售相对薄弱的地区。
在产品策略上,目前公司倾向于在球囊产品加大销售力量,考虑到球囊产品处于快速上升通道,销售加码无疑将加速公司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品牌建立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在经销商的合作上,公司计划通过一定途径加大与经销商的绑定,实现利益共享,并对有实力的经销商进行最大化的激励机制,进而加大产品的销售力度,实现销售区域的不断突破。
新品药物球囊和造影导管有望打开成长空间1在研产品布局更广阔市场空间
除了冠脉支架类产品外,积极布局其他介入产品领域。如前文所述,在冠脉支架领域,国内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现在临床应用的第三代药物支架竞品较多,市场竞争激烈,且国内市场需求的整体增速每年在7%-10%左右,快速爆发增长期已过,对于支架类产品的研发需要突破,目前主要集中在四代产品的开发,但距离成熟的临床应用还有些需要克服的问题。公司在未来产品的布局和研发积累上向空间更大的“血管介入”其他领域积极拓展,例如药物球囊、造影导管、外周血管支架、覆膜支架等国内产品相对处于空白或竞争力较弱的领域,前文中的图表16可以看到,这些领域的进口替代空间均在60%-80%,未来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将为公司打开广阔成长空间。公司凭借之前的技术沉淀和提前的研发布局,有望成为“血管介入”器械领域的领先企业。
在冠脉支架领域,在研产品有药物涂层冠脉支架(低镍)和完全可降解支架;
支架配套产品领域,在研产品有药物涂层球囊和造影导管;
药支架、药物涂层肾动脉支架、肺动脉支架、血管覆膜支架。
2药物球囊上市在即
药物球囊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创新产品。公司在普通球囊产品上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基础,对于药物球囊的研发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公司自主研发的轻舟冠脉药物涂层球囊是率先进入临床试验的第一个国产冠脉药物球囊,该产品于年11月完成注册前临床试验入选,进入临床随访阶段,预计年年底申报注册材料。因为产品为国内首家创新医疗器械,审批流程走绿色通道的概率较大,或加快产品上市进程。
药物球囊的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晚期血栓形成与支架的聚合物载体抑制内皮修复和愈合过程有关,载药球囊的使用既有抗增殖药物抑制内膜增生防止再狭窄的发生,又可避免药物洗脱支架的金属骨架与聚合物载体长期滞留血管壁内造成的晚期血栓形成。与药物洗脱支架的缓慢持续释放药物方式不同,载药囊(紫杉醇洗脱球囊)是在球囊表面的微孔内填入紫杉醇,通过球囊扩张与病变的接触而快速释放到局部动脉壁内。充盈前的球囊使用折叠技术可预防球囊在血液中前行时药物被提前冲刷掉,球囊扩张同时可使75%的药物剂量渗透入局部动脉壁内,阻止血管内膜增殖,而剩余的25%药物剂量于球囊膨胀时被快速血流冲刷掉。
药物球囊的需求:鉴于药物球囊的作用,该产品为拓展PCI手术适应症及后期所面临的问题上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主要需求如下:1)PCI手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易形成晚期支架血栓);2)分叉病变;3)小血管病变;4)糖尿病弥漫性病变;5)抗血小板治疗不能耐受。
药物球囊的产品格局:目前国内产品尚处空白,进口产品的高价格限制了临床使用(临床普遍反映有需求),公司产品上市有望推动临床使用,打开市场需求。保守估计,药物球囊的使用可获得PCI手术的25%左右。
造影导管即将获批。公司自主研发的RadpassTM造影导管年12月完成临床试验,进入产品注册申报阶段。
造影导管的应用:造影导管是经皮血管造影的关键设备,其应具有适宜的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力;具有良好的透X线性能;形状记忆力要好,管壁应光滑,造影性能高,非创伤之头端并需有极高保持原型状性能不易变形等。
造影导管的市场需求:按50万例/年PCI手术保守估计,冠脉造影导管年用量约—万条,如达到15%市占率,销售额预计为万/年;
造影导管的产品格局:国内现在临床主要使用进口产品Terumo/Cordis。国内企业如微创、乐普有相关产品,技术性能有待提升。Terumo/Cordis产品均为单向设计,公司产品为双向设计,操作更加便捷灵活。
盈利预测公司现有产品主要为支架和球囊导管,近两年支架产品销售稳定,球囊导管产品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52和.28百万元,同比增长17.2%、22.14%和26.34%;净利润分别为16.24、25.73和40.95百万元,同比增长77.76%、58.48%和59.13%。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风险。公司一直致力于介入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且在研产品系列丰富,在国内外同行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的大背景下,受研发能力、研发条件和知识认知等不确定因素所限,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
人才流失风险。公司所从事的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且以高新技术的创新研发为导向,稳定、高效的科研队伍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果公司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不能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公司有面临专业人才缺乏和流失的风险。
投资评级说明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上涨幅度在5%以上
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上涨幅度在-5%-+5%
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下跌幅度在5%以上
重要声明: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涉及的垠艺生物(代码:.OC),为本公司作为主办券商在新三板推荐挂牌企业。本报告系本公司研究员根据垠艺生物(代码:.OC)公开信息所做的独立判断。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郑华国白癜风可以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