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刘玲柳秋红刘炳艳严潇
国际护理学杂志,,35(22):-.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约20%的脑缺血事件是由颅内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与颈内动脉狭窄的危害性相比,颅内动脉狭窄的脑卒中发生率更高、死亡危险性更大[1]。传统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案包括抗血小板、抗凝血因子等,但是即便如此,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仍然较高。随着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的诸多优点已经获得了公认,如疗效确切、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2,3]。值得注意的是,颅内、颅外血管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区别,前者管径更小、弯曲更多,到达病变部位的难度更大,这些特点决定了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的操作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因此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以及术后护理显得更为重要[4]。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年12月至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应的治疗指征[5]:血管直径2mm;无相应临床症状但血管狭窄程度≥80%,或者有相应临床症状但血管狭窄程度≥50%。排除标准:①处于脱水状态的患者;②合并低血压的患者;③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④手术过程中出现血管破裂、血管闭塞或者血栓形成的患者;⑤既往有癫痫史的患者。上述4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性别构成:男35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3.5/1;年龄:45~73岁,平均(60.7±9.4)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6例。
1.2 治疗方法
①手术前处理:手术前3~7d开始,嘱咐患者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规格mg/片)以及硫酸氢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0083,规格75mg/片);阿司匹林肠溶片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次,1次/d。②手术方法:给予全麻或局麻,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在超滑导丝引导下将导管置入动脉狭窄处,注入造影剂。经过路图的指引,将球囊扩展支架缓慢地送入动脉狭窄处,准确定位,缓慢地对球囊进行充盈并释放支架。扩张球囊的压力应缓慢、少量、多次,注意释放压力小于支架的命名压,缓慢地将球囊导管撤出,再次对狭窄动脉进行造影,证实支架释放成功,术毕。③手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注意阿司匹林肠溶片术后长期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至术后4~6周。
1.3 结果
4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支架植入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00%。支架植入部位:20例(44.44%)患者为椎动脉颅内段,14例(31.11%)患者为颈动脉颅内段,6例(13.33%)患者为大脑中动脉,5例(11.11%)患者为基底动脉。术后并发症:8例(17.78%)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动过缓、低血压,3例(6.67%)患者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1例(2.22%)患者术后出现血管痉挛,1例(2.22%)患者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
2 护理
2.1 术前宣教
术前与患者主管医生多沟通,按照整体护理要求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病情评估、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
2.2 术后病情评估
在手术结束后24h内,每小时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意识、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瞳孔对光反射、足背动脉搏动,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失语、偏瘫、癫痫等局灶性神经症状,患者皮肤颜色、温度,下肢有无疼痛,感觉是否有障碍等。
2.3 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2.3.1 心动过缓及低血压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存在于颈内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末端,它可以敏感地感受到患者的血压变化。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过程中,当置入支架、球囊扩张时,支架或者导丝、导管可以刺激该压力感受器,在其负反馈机制作用下,迷走神经张力随之升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反射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以及继发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6]。患者发生此类并发症,护理人员应立即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注射泵匀速泵入多巴胺、间羟胺等药物。经过上述处理,8例心动过缓及低血压患者均得到良好控制。为避免此类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在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指标,并做好护理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但应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快使用导致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2.3.2 高灌注综合征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但是一旦发生临床很难控制,并且有致死、致残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该并发症的发生机制逐步得到认识,颅内动脉狭窄导致该动脉供应的区域长期存在血供不足,由此可以导致该病变血管反应性地持续扩张,病变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逐步丧失,当狭窄病变突然解除后,大量血液快速地流入供血不足区域,这种剧烈改变使得供血不足区域无法立即适应,血脑屏障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体征[7,8]。患者发生高灌注综合征时,临床应及时、有效地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镇静、脑保护、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清除自由基等。经过上述处理,3例高灌注综合征患者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为避免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术后血压监测极其重要,应严格控制,不超过~/80~90mmHg,避免血压急骤升高,此外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四肢肌力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并给予紧急处理。
2.3.3 脑血管痉挛
由于术中造影剂的使用及支架对血管壁的刺激都可能引起脑血管的痉挛,护士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有无头痛、头晕乏力等脑血管痉挛的表现,术后常规遵医嘱给予尼膜同以4.2ml/h微量注射泵泵入,并随时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北京白癜风治疗的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