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最关心的50个关于股骨头坏死的问题

《人工髋关节问》之股骨头坏死

骨病一点通致力于帮助骨科医生更好地科普疾病。

《人工髋关节问》推出以来,得到了很多骨科医生的评论和支持。由于小编阅历有限,文章中很多不妥和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老师指正。其他常见问答及建议,欢迎留言补充。

1什么是股骨头坏死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无菌性坏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障碍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的病理过程。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一种。

骨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滋养血管受损,进一步导致骨质的缺血、变性、坏死。股骨头坏死也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蹋陷的一种病变,这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

2细菌性和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有什么区别?

股骨头坏死原则上分为二种,一种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的骨坏死,如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另一种是由于缺血性造成的骨坏死,如外伤、饮酒、激素药、寒湿、肝肾亏虚、骨质疏松、髋平宽、脊髓异常空洞症等导致的骨坏死。人体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骨坏死,临床以腕舟骨、足舟骨、距骨、跟骨、髌骨等部分多见,尤以股骨头发生率最高。骨坏死发生在股骨头部位,称为股骨头坏死。

目前在治疗过程及用药医学文献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和注意事项,尤其是用药方面没有区别的。

3股骨头坏死为什么会出现跛行?

跛行是一种临床表现。引起跛行的原因很多,如双下肢不等长,髋膝踝关节功能受限,骨盆的倾斜,脊柱的畸形,肌肉痉挛或软弱无力,疼痛,心理因素等。

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跛行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肢短缩。如股骨头塌陷致患肢短缩,该腿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而致同侧肩倾斜下沉,对侧摆动腿髋膝过度屈曲与踝背伸加大,出现斜肩步。

患肢疼痛时常呈防痛步态,患侧足刚一踏地便抬起,而健足落地重而时间长。功能受限主要表现为患髋内收,患侧膝关节便紧紧向健侧靠拢,甚至两膝内侧相互摩擦。塌陷所致跛,其中一、二期,三期初在治愈后,不再有跛的症状,而三期末,四期,在治愈后仍会有跛的征象,只是比治愈前明显好转。

4为什么骨坏死容易发生在股骨头?

人体在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骨坏死,仅就缺血性坏死已经发现40余处,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最高,这主要由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方面的特点来决定的。因股骨头为终末血管呈扇状20--25支,在头颈交界形成动、静脉环,其来源于旋股内外动脉。

(1)负重大。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支撑着整个躯干的重量,头与臼之间压力必然增大,长期保持着这种较大的压力,不但容易造成结构上的损伤,而且影响局部的血液环。

(2)剪力在。髋关节不同于其它负重关节那样两骨端关节力线垂直,股骨干与股骨头颈之间形成度的角,躯干的重力是由髋臼通过股骨头,颈移行至股骨干,力线不垂直,就形成了剪力。因此,头颈所承受的生理压力要比其它关节大得多。

(3)活动范围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仅次于肩关节,伸展、内收、外展、旋转等。能完成各轴向运动,损伤的机会也较多。

(4)血供少。股骨头的血供主要依靠囊外动脉环发出的外侧支持带和内侧支持带动脉,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当一支血管被阻断而另一支不能及时代偿时,即会造成股骨头的供血障碍。

5股骨头坏死的有哪些症状?

(1)疼痛:疼痛部位可在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外侧或膝部,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特别是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缓解或减轻,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到晚期,行走活动后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

(2)跛行:导致跛行的原因有疼痛,髋关节功能受限。疼痛跛行的特点是患肢不敢负重踩地,患侧足部刚一踏地便立即抬起,即健足落地重而时间长,患足落地轻而时间短,功能受限。跛行的特点除疼痛、患肢短缩,最主要的表现是患髋内收。患侧膝关节紧紧向健侧靠拢,甚至两膝之间相互摩擦。

(3)髋关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困难、下蹲困难,不敢盘腿,关节僵硬,抬腿不灵活。

(4)患肢短缩,肌肉萎缩。

6如何确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医生要对患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才可明确诊断。

(1)病史包括:疼痛发生时间、性质、程度、部位等。有无外伤史、服用激素史、饮酒史等,并了解过去史、职业史、嗜好史及家族史。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步态,检查髋关节运动的范围,双下肢长度和周径的测量,髋关节局部的压痛,做双下肢的“4”字试验,托马氏征、艾利斯征和叩击试验。

(3)辅助检查:主要依靠X线片,因为它方便、经济,医院即可拍摄。X线片要求拍正位、蛙位对比度良好,能看清股骨头骨小梁。对临床高度怀疑或X线不能确诊者,则选择核磁共振成像和ECT检查。

7股骨头坏死发生塌陷与否,对预后有何关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及III早期是没有塌陷或轻微塌陷,经服药或手术后,治愈后它的头是圆的,其恢复的结果与健侧基本一样,可以取得最满意的疗效。如果塌陷严重就是III中晚IV期,无论手术如何矫正,无法使头恢复到正常一样,但在治愈后仍可长距离行走,完全负重等,也从根本上提高生活质量。

8早期(I°II°)股骨头坏死药物治疗后X线评估注意哪些变化?治疗应注意哪些方面?

注意患侧与健侧和治疗前后对比,因为拍片间隔一般时间为三至六个月,所以最短为三个月,在此以三个月为一疗程定期拍片复查。

(1)用放大镜观察股距向上的压力骨小梁,由于废用导致骨小梁有所疏松,服药一疗程可见骨小梁增粗增多,提示服药有效。

(2)原坏死区紊乱的骨小梁较前清晰,有沿骨小梁的两侧有小点状的骨密度增高或呈小棉絮状的密度增高,郁血型呈现较多。

(3)郁血型者囊变区的囊壁模糊变薄或囊内有钙化点出现。

(4)大块缺血型的早期,有时可以观察到大块密度增高缺血坏死区,自颈部向上出现疏松(主要是血管向死骨内推进)相继该区骨密度增高(爬行代替成骨),接着骨密度减退塑形,出现骨小梁与血供正常区相连,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膜内成骨方式,股骨头的机械支撑力不减低,无塌陷之虑。

(5)大块缺血坏死的第二个成骨方式,在压应力下有塌陷之趋势,要注意及时预防。

(6)股骨头中心坏死可以出现在II期,由于头的四周都是活骨,基本可以维持股骨头机械强度,同时见到四周呈云雾状的向中心推进,囊区缩小,最终修复头中心的坏死区。如治疗无效就看不到上述变化,2--3年仍保持着中心大囊区。

(7)随着药物的应用,血管束的植入,血管不断在坏死的头内伸展。死骨吸收软骨成骨,X线片呈现大小不等的透光区,这与囊变区要加以区别。前面已经提到,囊性变有囊壁,是血供不足的现象;软骨透光区是有充分的血供,有成骨能力,经2--3月就有钙化点出现,逐步成骨,骨密度逐步增高,就证实用药和手术有疗程。

(8)II期的坏死,头的轮廓是完整的,只要完全修复,可以获得与正常侧同样的功效,不会有骨性关节炎的后遗症。其愈合的速度以郁血型→混合型→大块缺血型而递减。要达到临床基本愈合的时间约1——2年,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里要保证股骨头坏死不塌陷,则医患要很好配合

9III°、IV°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后X线的评估应注意哪些变化?治疗应注意哪些方面?

III、IV期,III早、中期X线片呈现“雪杯”征。服药1.5个疗程,若是有效可见增生硬化带骨密度减低;压力骨小梁增粗、增密;透明带呈模糊密度渐增高,似云雾状上升接近中心死骨;而中心死骨逐步清晰,历时约1——2年可基本治愈。如上述增生硬化带和透明带无改变而死骨中心缩小,透明带增宽,这提示中心死骨在关节的浸泡下自溶,说明治疗无效.III晚期、IV期,此期的股骨头已增生肥大硬化和畸形改变,65岁以上,经2~3个疗程治疗,疼痛消失,功能好转,X线呈现死骨吸收,囊变区呈骨化,头内杂乱的骨纹理渐趋整齐清晰,关节间隙清晰略增宽,髋臼缘上的囊区逐渐缩小消失,增高的骨密度亦渐减,但头的畸形、臼头不对称,无法改变。无论哪期在(停药一年后)康复后均可以完全负重,无任何不适的症状。

10股骨头坏死能换不锈钢或其它材料的头吗?

  换不锈钢、钛金的头亦称股骨头置换术。如髋臼亦置换叫做全髋置换。由于它的远期疗效不够满意,10年左右要进行第二次置换,这样反复的置换手术,手术越做越难做,给患者带来反复性痛苦,因此手术适应症过去定为60岁。老年人活动少其维持的时间会长一些,一生做一次亦就可以了。它的优点康复时间短,一般术后3个月即可恢复工作。其与术者的技术有紧密的关系,亦有术后数月到数年即出现疼痛症状,严重的干扰着生活和工作。由于我国的平均寿命延长,所以适应症的年龄可以定为65岁,如果是股骨头坏死严重,头下型或头颈型骨折,一般主张作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术

11保守治疗股骨头坏死有效吗?

目前,对于股骨头坏死的保守治疗医学认可的仍属探索阶段。国内外西医认为:坏死早期,也就说在缺血性骨坏死的X线迹象出象之前,可以采用药物治疗,1至2年股骨头免受压应力,直到它重新长好血管,并恢复到原有程度,这样股骨头塌陷变形可以不发生。一旦X线出现变化,则主张手术治疗,甚至置换人工股骨头。国外采用保守治疗的结果是:Paterson在其保守治疗的24例患者中,仅1例优,19例差和很差(79%)。Hungeiford和Zigio观察22例的保守疗法结果,95%的症状恶化,86%的X线加重。Steinkerg报导保守疗法中显效率30%。临床以中医疗法对于各种股骨头坏死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对于已经明显塌陷或股骨头变形后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法恢复其圆形。III期中、晚,IV期疼痛明显消失,功能有所改善,生活能自理,免去手术治疗之痛苦。所谓说合理运用保守疗法要有一个确实有效的中草药为基础的加以辨症施治,治疗股骨头坏死是大有前途。

12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如何评估?

  患者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应作一疗程的评估,治疗前后的检查记录非常重要,如果治疗前未做详细检查和记录,疗效亦就无法评估。

(1)临床症状与髋关节功能的评定:占60%。其中疼痛是一项主要指标占25%,亦是患者最大的要求,这只能凭患者的主观感觉而无法量化。其它都可以量化一般疼痛减轻了应该是治疗有效有好现象,但要排除假像,如药物中掺有止痛的药物,甚至部分不法医生私制的中药丸中混有激素。患者服了出现满月脸,对本病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应该引起为戒。

(2)X线的评分,占40%,它能客观地说明疗效的好坏。有的患者治疗疼痛好转了,但X线或其它影像没有好转,或者相反;X线好转,但症状并未好转,因此,要按照评分表,予以全面评估为宜。

13股骨颈骨折为何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由于股骨头的动脉血供,缺乏丰富的侧枝循环,当股骨颈骨折移位明显,血管损伤后,常常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般而言,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下列因素有关:

(1)儿童和壮年的股骨头坏死率比老年人高,这是因为儿童和青壮年股骨颈区骨质坚硬一般不易骨折,致股骨颈骨折时暴力必较大,骨折端移位程度较为严重,因而血运破坏也较为严重之故。

(2)随着股骨颈骨折的处理时间的延迟,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早期手术坏死率,远较延期手术坏死率为低。早期手术病例即使发生坏死,也属部分性坏死,出现坏死的时间也晚;而延期手术者,其坏死往往完全性的,而且坏死出现早。

(3)骨折线越靠近股骨头,其坏死率也越高。通过股骨颈外后上方斜形骨折线者,坏死率最高。

(4)股骨颈骨折原始移位严重,提示股骨头血管断裂亦较严重,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也较高。

(5)复位不良,如过度内收、屈曲或外翻旋转和分离移位等手法,均可增加坏死率,因旋转和分离可使尚未断裂的血管拉紧,或断裂。

(6)多数学者认为应当闭合复位,使用多针或螺旋针固定骨折。有人主张切开复位三冀钉内固定。对位好,骨折愈合好可以减少头坏死不等于不发生股骨头坏死

14股骨颈骨折后如何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般殷骨颈骨折后临床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最早时间可以伤后2—3个月,最迟到无限。所以术后继续观察时间不得少于三年,可采取下列方法预防:移位或外展型骨折应保守治疗,要持续牵引或髋人字石膏固定,避免过度外展和极度内旋。有移位的骨折要用牵引准确复位,用2—3枚空心螺钉或螺纹针股骨颈内固定,各针最好保持交叉。经整复牵引后、仍有明显移位者,可切开复位,同时植血管束,但应避免广泛剥离,特别是勿损伤股骨颈基部囊外动脉环。术后应尽量推迟负重时间,及早地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定期拍x线片进行跟踪复查,一般3个月拍片一次,ECT,MRI可作出早期诊断。

15股骨颈骨折愈合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否要立即取出金属钉?   拔钉前表现股骨头坏死时,有的医生认为拔出固定钉企图从钉洞中长入血管,但不知拔除了金属钉,明显减低了坏死股骨头的机械强度,导致股骨头加快塌陷,扩大头坏死面积的危险。一般不主张拔钉,待股骨头已复活,成骨较硬的情况下再拔钉。拔钉后复用双拐三至六个月个月,严密观察有无变化,如一切正常才能去拐16对青少年的股骨颈骨折,成人头下型和鸟嘴形的段骨颈骨折,坏死率很高,有何预防措施?

  青少年的股骨颈骨折,作用暴力必大,头下型和鸟嘴形骨折,远程移位大(GardenⅢ、Ⅳ型)。国内外的报导由45%至86%发生坏死,当前由于交通建筑事故增加,作用的外力较过去增加了,坏死率亦增高了,对这类患者过去通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肌骨瓣植入术,但提供血流有限,我们近3—4年来处理这类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同时、植入血管束,坏死率大大降低,这样一次性的处理,避免到坏死明显出现再处理,治疗上节约时间,特别对学龄儿童、青少年,疗程大大缩短。

17股骨颈骨折治愈后,如何注意头坏死的讯号?

股骨颈骨折治愈后,行走亦无痛,以后一旦出现疼病,这就是头坏死的讯号,要拍双侧髋关节的正位片进行对比。患侧骨小梁无改变而骨密度较健侧增高,或有骨密度不均匀.或进一步做ECT检查提示动脉血供降低,斜率增高(提示静脉回流不好),静态象呈现大块缺血(冷区)、大块郁血(热区)、冷热相间(即不均匀),这已明确诊断为股骨头坏死(或MRI检查),马上投医取得正确处理,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耽误治疗

18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有两种学说:

(1)骨质疏松学说。激素能使原有成骨细胞的骨胶原合成减慢,并阻碍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同时激素直接刺激破骨细胞活动,间接地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从而减少钙从肠道吸收,影响肠道内钙的运送,使骨吸收增加,出现骨质疏松、骨小梁变细和消失。在此基础上易因轻微压力而发生骨小梁细微骨折,由于细微损伤的积累,对机械抵抗力降低,导致应力集中、从而出现塌陷,压缩区可见被压缩的髓细胞和毛细血管坏死,最终导致骨缺血性坏死。

(2)血管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学说。有人认为激素引起末梢动脉血管炎,血管内壁易因血液粘滞度增加。Jones曾发现,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全身脂肪栓塞、并出现患者有双股骨缺血性坏死,因此推想骨内脂栓来源于脂肝,脂栓阻塞关节软骨下骨微血管、造成骨质缺血而死。Arlet指出:激素疗法能导致血液凝固性增高。使静脉发生栓塞,这些细微静脉栓塞,在骨硬壳内会形成骨内高压,导致骨微循环障碍,而使骨缺血坏死,激素产生股骨头内小血管的炎症,影响骨细胞的血供,导致骨细胞对脂肪的代谢功能,造成骨细胞内脂肪的大量堆积,增加了骨内压又加速了骨细胞的死亡。以上各学说,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一个综合的因素。

19激素的使用与股骨头缺血姓坏死有何关系?

长期使用或间断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是一个肯定性的结论。   

股骨头坏死与激素的种类、剂型、给药途径有直接关系,与激素的总量及时间不成正比;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或日量过大,剂量增减突变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之一,此外还与个体敏感性,特别是更年期妇女、妊娠妇女对激素敏感有关,与原发病有关。   

临床上,中长效激素比短效激素应用广,半衰期长,在体内蓄积时间长,超生理应用致使诱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激素的针剂比片剂的发病率高,静脉或硬膜外给药,关节周围穴位封闭或关节腔内注射时,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高,病情严重,发病间隔短。这可能与药物在体内吸收充分,发挥效应彻底有关。   

某些疾病由于治疗上的需要而不得不运用激素,然而,可怕的是由于认识不够而误用或盲目滥用,数量之多,令人惊异。甚至有的因感冒,不明原因的发热而反复应用激素。有的将软组织劳损,慢性退行性关节炎误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长期应用激素,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0酒精中毒如何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在各种可能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中,慢性酒精中毒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普遍认为酒精中毒性股骨头坏死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一样,是脂类代谢异常的结果。

临床资料证实:长期大量饮酒者血脂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是消耗烟?胺腺嘌呤二核?酸过多,脂肪酸氧化过程受阻,使体内甘油三酯积聚。加之酒精对肝脏的慢性中毒性损伤,以至脂蛋白的合成和释出减少,致使肝对脂类的清理效能降低而致脂肪肝。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脂肪肝是作为骨坏死的原发因素和骨坏死之间的中间病变。国外学者Jones认为酒精型股骨头坏死是囊性脂肝的结果,囊性脂肝不断放出脂栓进入血中,最后脂栓滞留于软骨下区血管内,引起软骨下骨小梁坏死。大量饮酒后所出现的高脂血症和激素引起者相似,是暂时性的、但对慢性饮酒者,尤其是个体易感者会出现血中游离脂酸升高,就能发生局部血管炎,游离脂酸的升高、也成为前列腺素升高的刺激因素,这种前列腺素增高,使局部发生血管炎,这些综合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发生骨内血管闭塞。另外酒精中毒还能导致骨质疏松,在此基础上,酒精会产生一种类似夏科氏关节病的作用,使正常的保护疼痛反应减弱,以致造成负重关节的塌陷坏死。   

国外有学者通过对患者的直系双亲的调查对比发现,遗传和发育因素对酒精类疾患的发生可能有关。除长期大量饮酒外,个体差异和易感性亦应考虑是慢性酒精中毒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

22饮酒多久会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根据近例患者的统计。每天喝半斤白酒,历时10年左右就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近来有些中青年患者频于应酬饮酒过多,5~6年就发生了股骨头坏死,这与个体因素有关。我国的东北地区、山东、河南以及台湾,喝酒的人多,酒精度数高,是股骨头坏死的高发地区

22保守治疗的指征如何?

保守治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传统疗法并结合现代的康复医学达到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经验,确定保守治疗的指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股骨头缺血(无菌)性坏死早期患者,由于股骨头外形尚可,关节间隙正常,通过不负重的情况下,运用中医治疗3-6而达到改善血运,恢复关节功能,骨小梁重新建立,疗效是肯定的。对于III期、IV期以上又有手术禁忌症患者或双侧股骨头坏死,都采取保守治疗。虽然保守治疗对中晚期不能够恢复股骨头外形,但只要患肢少负重,用药6-9个月,停药恢复1-2年,效果也是可以的。一般经过治疗后可以达到无疼痛,可以完全负重,行走距离不限,正常生活等。

总之,保守治疗是可治愈股骨头缺血(无菌)性坏死。

2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守治疗包括哪些内容?

保守治疗是指在无创伤的条件下利用一切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其一为药物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拟定系列中药,通过内服及外治法(敷、浴、熏、擦、熨等)两条途径进行治疗。

其二为利用康复医学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采用相应的康复手段(电疗、光疗、针炙、推拿、运动疗法等)来进行系统化治疗。

其三为牵引与拐杖的应用。牵引与拐杖的合理应用减轻股骨头的压应力,减轻肌的痉挛,改善髋关节血运,双髋病变中期,骨囊变多于硬化者,最好坐轮椅,为促进股骨头的修复,提供一良好的条件。目前把介入疗法、髓芯减压、股骨头内注射药物等疗法也列入为保守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跟其它手术治疗有着根本的区别(本人不建议做这些缓解手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反而因为缓解而掩盖了症状,从而造在塌陷等。骨之所以坏死,都是因为长期的恶性循环,血凝高、骨脂肪高等,致坏死,只是局部不可能改善和治愈。必须从根本上改善)。

24行走方便的患者为何也要用拐杖?

目前大多的医学界强烈建议要用拐。因为坏死的股骨头抗压应力的机械强度降低,行定时单侧股骨头的承重经科学测定,是体重的3~5倍,因此用双拐来减轻股骨头的承重,防止坏死般骨头的塌陷是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如有用拐必须正确用拐,尤其是双侧坏死的病患。否则就不要架拐。架拐与否不是塌陷的原因所在,主要是骨内的部的病变所致。

如何正确用拐?

一、拐杖能有效的减轻下肢负荷,原则上用双拐杖。用上肢和手控制拐杖,适宜的高度是从足底到腋窝的高度,比身高少40厘米,站立时从足小趾前外侧15厘米到腋下2~3横指的高度。

  二、扶拐杖行走法有:

1、二点步行:右足和左拐,左拐和右足互相交替行走;2、三点步行:两拐和患侧足三点行走,健侧足独立行走;3、四点步行:足和拐杖交替步行

25股骨头坏死为什么会出现膝部疼痛?

股骨头坏死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功能受限,腹股沟中点压痛,而有些患者却出现膝部及大腿的内下方疼痛,主要原因来自神经的传导作用。髋关节周围有两组神经,前面是股神经,内侧有闭孔神经,股神经来源于腰2~腰4,是腰丛的大分支,在腰大肌与髂腰肌之间下行,行腹股沟韧带下面,在股动脉外侧入股三角,然后分出许多分支支配股四头肌和缝匠肌以及大腿前面的皮肤。闭孔神经起源于腰2~腰4,出大腿根部内侧,又分肌支和皮支。肌支主要支配大腿内收肌群,皮支主要分布于大腿内侧面下部皮肤。由于般神经和闭孔神经既支配了髋关节又同时支配了膝关节,当髋关节出现病变时,可刺激神经,通过同脊段反射作用而出现大腿内侧及膝部疼痛。

26股骨头坏死在天气变化时如何保护自己?

大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在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髋部疼痛难忍,其主要原因是潮湿和寒冷两方面因素。潮湿可造成臀部、腿部等处的皮肤呼吸代谢功能失调,以致局部组织血流缓慢而引起微血管充血、瘀血、渗出增加,使患者的症状加重。因此,在潮湿的条件下,患者除适当活动外,应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干燥,以避免症状加重。寒冷主要是通过对臀部和腿部的血管收缩,而致髋部的瘀血、缺血、水肿等血循环障碍,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因此不可在寒冷的地方久坐或睡眠,冬天注意多活动和注意保暖

27股骨头坏死治愈后能进行剧烈体育运动吗?

股骨头坏死后天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势必都要经过死骨吸收,新骨生长及塑形的过程。治愈后的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增高而后清晰,骨小梁排列整齐,塑形后基本与正常股骨头相同。由此可见,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可承受与正常股骨头相同的压力而进行正常活动、但在活动时切忌用力过猛,以防再次出现扭挫伤而出现髋部血液循环障碍后引起股骨头的缺血坏死

28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有何临床表现?

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掌握早期临床表现非常重要。但由于本病起病隐匿,患儿家长极易忽视,缺乏经验的医生也常常漏诊。本病早期的主要表现是跛行与患髋或同侧膝关节疼痛,其跛行表现为一过性,经过数天后可自动消失,但不久又会出现,而且也较轻微,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其疼痛同样表现为瞬间性、夜间可痛醒而啼哭、但白天可如常人、疼痛部位既可在髋关节周围,尤其是腹股沟附近,也可仪表现在膝内侧。此时切莫当成一般膝关节扭伤而延误诊断。体检时可发现髋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均有不同程度受限,尤其是外展与内旋活动受限更为明显且伴轻度萎缩。

29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选择何种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类:

一、保守治疗。包括限制负重,外展支架石膏固定,中医中药等。

二、手术治疗。包括滑膜切除,股骨上端开窗减压,股骨上端截骨术、骨盆截骨术、血管束移植术等。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定期3-6月拍片复查。多数效果良好,治疗后必须达到l~1.5年左右才能收到最好的疗效

30采用外展支架或外展石膏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头杯死的原理是什么?

自从人类经过不断进化,变成直立行走以后,股骨头与髋臼关节面就由完全重合变成部分重合,结果使负重集中在股骨头前外侧,当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此以后,由于修复反应,股骨头力学性能下降,此时负重相对集中在股骨头前外侧便会发生塌陷,即使修复完全,也只能残留—个扁平或马鞍状的畸形股骨头。对恢复功能及远期疗效非常不利,因此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保守治疗的目的是保持—个理想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体位,消除或减轻对坏死骨的局限性压力,防止股骨头塌陷,使其得以顺利地进行重建和修复。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使股骨头深居臼内,并保持一定的活动度,以避免髋臼外上缘对股骨头外上方的局限性压力,并刺激髋臼的发育,改善臼头包容。因此股骨头应放在约30~40度外展和轻度内旋的体位,限制股骨头不平衡生长。同时利用外展支架的适度行走,避免了制动综合症,有利于患者的发育。

31小儿段骨头坏死行保守治疗有何优越性?

小儿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的优越性主要由其生理条件所决定: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骨的生长能力很强、骨质修复比成人要快得多,自愈能力强的特点。国内外多数专家的报导。手术治疗与保守的疗效差不多,所以建议保守治疗。

3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能引起股骨头坏死吗?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本身并不能引起股骨头坏死。但无论是手法整复或切开整复,都很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此并发症的原因是由于在行复位时对股骨头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所致。造成头坏死的另一原因是复位后须做外固定,当髋关节被固定于过度屈曲外展位或过度内旋位,可造成旋股内侧动脉的受挤压而影响股骨头颈的供血障碍,而且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式也能使关节内压增高,引起静脉返流障碍,头内静脉郁滞,骨内压增高,输人血量减少,甚至血流中断发生缺血坏死。

33部分患者为何出现患肢长的情况

  一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晚期都容易出现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狭窄,患肢短缩的现象,可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反而出现患肢长的情况,引起心理恐慌。其实这种患肢长是一种假象,并不是患肢真正的长度增加了,而是因为髋部疼痛长期维持牵引,腰肌处于不协调,髋周肌张力与收缩力不平衡,使得骨盆倾斜,呈现患肢长的假象,双侧下肢髂前上棘至脚外踝的距离仍是相等或短一点。出现这种现象,不须进行特殊处理,患肢落地负重,配合腰部肌肉的锻炼,骨盆便会慢慢恢复至正常体位,下肢的长度就可恢复。

3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治愈标准如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治愈标准由以下几个方面去评定:

(1)股骨头基本圆形,死骨与囊泡样改变完全消失,但有小区软骨成骨,骨密度增高不均匀。

(2)去拐一年以上,日常生活无不适反应。

(3)髋关节功能:屈曲80度、外展25度、内旋10度、外旋10度、内收10度、后伸5度。

(4)治疗后经3年以上观察,无发作性疼痛。

(5)ECT三相骨扫描,动脉血流通过时间接近正常,仍有轻度瘀血,成骨活跃。呈浓集现象。

35康复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晚期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的疗法,但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如组织炎症、水肿、粘连、疤痕形成。它既不利于促进骨痂生长,又限制了局部的活动,且术后的牵引制功,也易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关节活动度降低,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术后康复,它既可以纠正手术的负效应,又延伸了手术的正效应。物理治疗对处理组织的炎症、水肿、粘连、疤痕、改善血运都有帮助。

现代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能逐步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总之,术后康复改善了肢体血运,促进骨质修复,恢复关节活动功能,提高了手术疗效,缩短疗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6术后大腿外侧为何出现麻痹、肿胀?如何处理?

股骨头坏死手术切口起自髂骨嵴中点,沿髂嵴向前至髂前上棘,继续向前延伸12—15cm,后弧向后方至大腿侧方,沿皮肤切口方向切开皮下组织和筋膜。在术中无可避免要分离股外侧皮神经的分支(约6—9个月恢复),致使切口两侧较大范围的皮肤处于麻痹状态,温觉和触觉都不敏感。可应用低频感应电刺激患肢,促进神经再生。患肢手术创伤,致血液淋巴回流不畅,患肢出现肿胀。可用红外线和音频电治疗,促进血液淋巴回流,消除水肿。治疗要特别防止皮肤烫伤。

37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与物理治疗有何区别?

无论是保守治疗或手术后的康复,进行物理治疗总的原则都是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股骨头血供充足、骨质得以修复为目的。保守治疗时,在禁止负重的情况下,强化物理治疗,利用一切有效的措施,改善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防止髋部组织的粘连、挛缩。而术后的康复治疗中,理疗须分期选择进行。

急性创伤期重点是症状改善,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粘连,缓解术区的疼痛。骨质与功能康复期是血管再生和骨痂生长的最佳时期.理疗侧重于改善血运以促进骨痂生长.同时配合功能锻炼,达到治疗目的。

38股骨头坏死术后修复期的(术后一月)康复要求有哪些?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过手术所致的创伤,引起髋关节周围的炎症充血、水肿,二天达到了高峰、以后进人炎症、水肿、血肿的吸收阶段,这个阶段可因创伤的大小,血肿残留的有无,脂肪液化的情况,感染是否存在和年龄大小,创口的情况各有不向,一般约一个月左右。术后早期是抗感染,通畅引流,消除血肿,促使创口愈合,注意机体的扶正。拆线以后着重进一步促使局部的炎症水肿的吸收和防止和减少关节周围的粘连,此时着重进行活血化瘀的内外结合治疗。外治着重膏药外用、理疗、按摩、骨牵下练习坐卧运动(骨盆截骨,加盖例外)或被动抬腿曲髋,防止关节粘连。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局部组织松软,屈髋功能逐步恢复,疼痛减轻。以此三个标准来评定此期疗效的好差,这期亦叫疤痕形成期。如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血肿、水肿吸收则股骨头的修复快,疤痕的形成少,有利于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39髋关节功能重建期(疤痕挛缩期)的治疗目的是什么?

很多患者术前功能不好,通过手术股骨头内植入血管,头臼成形、消除骨消除骨赘阻挡,使头臼关系处于基本正常,为功能恢复奠定基础。除头复活外,尚须有一个较完好的关节功能,术后2~3个月是疤痕挛缩期对抗疤痕挛缩是功能恢复的关键,晚上患肢骨牵引或小腿套牵引下,拉开关节间隙,使关节软骨得以休息修复。白天进行熏疗、药浴、推拿、按摩、体疗、理疗,主动和被动对髋周围肌肉的训练,经过二个月的训练,功能要达到屈髋90度,外展20度,内收10度,内旋10度,外旋15~20度,后伸5度,达到功能重建的最低要求。

40髋关节功能在康复期(疤痕软化期)注意什么?

术后经过三个月左右住院治疗、康复,功能恢复已打下基础,此时将进入疤痕软化期,患者必须坚持功能锻炼(不要刻意,只做力所能及的,如牵引、经常慢步行走等),功能将不断好转、练功中要求必须感到轻中度疼痛(自己能耐受),经过1~2年的功能锻炼.可取得较满意的功能,此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达到临床基本治愈,达到了治疗目的。

41康复治疗的手段有哪些?

术后康复治疗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术后对症处理;

2、药物治疗;

3、物理因子治疗;

4、运动疗法及其它疗法相结合。

康复治疗的前提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运用康复评定来制订康复计划,采用多条途径而最终治愈疾病或改善功能。药物的治疗包括早期的消炎消肿预防并发症、到晚期的促进骨生长,改善功能。

42术后何时能下床活动?

对于病灶清除术,多条血管植入及肌骨瓣植入术的患者,一般四周后疼痛明显减轻,肌力开始恢复,便可拿掉牵引物下床活动,由坐位到站位逐步过渡。下床活动要注意患肢不可负重,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可急于求成过度劳累,也不可怠情,延误训练良机。至于骨盆截骨延长及髋臼加盖术的病人则推迟4周以上,股骨颈重建术后则推迟3个月以上,需X线片显示骨痂明显生长才可,因为即使患肢不负重,下肢在摆动时也有一种剪力,不利于头颈愈。

43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什么?

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与医生配合,并需注意以下事项:

  (1)必须坚持按疗程治疗,不能半途而废,也不能时断时续。

  (2)治疗过程不能滥用其它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物和手段。

  (3)治疗过程中不能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它影响疗效的药物,慎用抗炎镇痛药。

  (4)不能饮酒、吸烟,不吃过于油腻食物。

  (5)防止扭伤,跌伤及过度劳累,适当减少夫妻生活,并避免粗暴动作。

  (6)坚持减少负重到骨修复正常。

  (7)按治疗阶段逐渐进行功能锻炼,塑造髋关节。

  (8)对骨修复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不必过于频繁复查X线片或CT,因为即使病情好转,X线片上也不会在短期内有变化。一般主张,3-6个月拍片一次为宜。

44何时可以不用拐杖?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修复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患者必须抱着持之以恒的态度。因为,病变过程中将出现死骨吸收,新骨生长及塑形等阶段,它的转变是骨实质的变化而不是症状的变化。有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髋部疼痛就减轻或消失,这并不意味着病情痊愈。真正的诊断是X线片及ECT等影像学来评定的,通过这些评定可以看出股骨头内的变化,由缺血型到瘀血型,由骨小梁重建到塑形,只有在看到股骨头内囊变区消失,被新生骨填充,骨小梁排列有序,股骨头达到一定的支撑力后方可弃拐。这些征象不是随着患者自己的感觉而定,而是通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鉴定而判断的。因此,何时可丢拐杖,各阶段将怎样有效地保护股骨头是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的。

45药物外治法的优点有哪些?

药物外治法有以下几项优点:

1、患者乐于接受本疗法。直接贴近于皮肤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既可避免打针怕痛、服药怕苦之弊,又为治疗疾病多一条给药途径,而且可弥补内治的不足。

2、药物作用,不经消化道吸收,可以避免各种消化系统和肝脏的代谢功能的影响。

3、用药灵活,安全可靠,体外施药,无毒副作用,且对胃肠无刺激,又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46术后的功能锻炼为什么要求在6个月以内实现基本要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经三天组织充血水肿高峰期即进入周围组织水肿,血肿的吸收期,软组织肉芽的形成与修复达到疤痕愈合约需2~4周左右,4~12周为疤痕形成挛缩期,3~6个月为疤痕软化期,在疤痕的形成与软化过程中,积极锻炼。在固定模式形成前恢复关节活动度比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后再训练容易得多,所以术后的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在6个月以内加强锻炼,争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7引起股骨头坏死手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原因是什么?

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行走功能及活动功能。术后功能不良往往取决于采用的手术方式方法、术后的处理等。例如手术修复股骨头时,必须使其脱位,人为破坏了正常的髋关节结构。有的手术广泛剥离,进一步破坏了仅存的侧枝循环,并中断了自然修复过程,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为感染、关节钙化和骨化,严重粘连甚至复位不良等,均可明显地影响髋关节功能,应当避免。   

另外,股骨头坏死时,关节软骨也可发生坏死、破裂(虽然软骨坏死发生晚),其关节软骨修复不良也是导致髋关节术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48为什么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

据国外报导(Jocabs,weiding)发现,长期(2年以上)服用避孕药物的妇女可发生单侧或双侧股骨头坏死,据分析可能引起肝损害和高脂血症,使发生血管栓塞的机会增加,但我国尚未见此报导。对长期服用避孕医院化验检查,以防此类并发症发生。

49年青人患股骨头坏死时治疗的最佳选择是什么?

由于股骨头坏死的发展后果是一种致残性的,尤其严重影响青年人的劳动能力,应当极为重视。其最佳的治疗选择应全面加以权衡:

首先要看坏死病变与分期:

I期较难发现,如通过现代手段一经确诊,则应采用制动、少负重、理疗、中药、介入疗法或采用减压手术十局部药物治疗。

II期时如不出现大的坏死吸收区或囊变,可采用活血化瘀药或减压手术,如出现负重区大囊变,则可采用漫长的中药治疗或带血管骨块移植手术,加强支撑成骨作用;

III期最好采用手术植骨十血管植入、或带血管蒂的植骨手术,个别病则可植骨十骨膜移植术,但术前处理要合理恰当,以防髋功能不良。

IV期时,尤其当双侧病变者,可考虑单侧关节置换手术,以稳定非手术侧的病情,并有机会改善其功能。这些选择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年青人的职业、生活特点也可结合当地医疗条件加以分析选择。

50保守治疗中哪些股骨头坏死比较难治?

临床经验证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较为难治,特别是由于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引起的坏死,如系统性狼疮、牛皮癣、类风湿病引起的。

因为这些原发疾病的病因仍然存在,免疫性机制也较为复杂,辨证和辨病均有一定困难,机体脏腑功能也不尽相同,更有的人一直在使用着皮质激素,如果停用则引起生命的危险,所以这些坏死治疗时不仅骨组织修复很慢,时间漫长,而且容易出现反复。应当与内科医生很好协作,共同克制这些难治之症。









































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zzgs/4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