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护理;治疗盘
颈动脉是血液由心通向脑和头部及其他部位的主要血管,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由动脉内粥样硬化形成,多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端。颈动脉血管内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成功率在90%以上[1],且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见效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在介入治疗术中,球囊预扩张颈动脉及支架置入时,会刺激到颈动脉窦,容易发生一过性血压、心率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心率下降到40~50次/min,这就要求护士要准备好急救药品如阿托品、多巴胺或肾上腺素等,能够遵医嘱及时、准确、快速给药,对症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以往工作中,常常使用急救车中的药品,内有十几种抢救药,在介入术中使用时,经常不能够快速找出,且有些药品不是急救车中的基数,如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这就导致放置不集中,使用不方便。另一方面,导管室仪器设备较多,每次使用急救车比较占用空间,很容易造成仪器碰撞,带来不便。为解决以上问题,我科自制护理治疗盘,专门用于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材料
一次性介入手术包中的塑料方盆一个,尺子一把,剪刀一把,硬纸板,标签贴,记号笔。一般罂粟碱注射液5支、地塞米松5支、阿托品10支、多巴胺10支,2ml注射器5个,5ml注射器5个,10ml注射器3个,安尔碘50ml/瓶,医用棉签1包,砂轮2个。
制作与使用方法
一次性塑料方盆为35cm*25cm*8cm规格,根据使用需要,将纸板剪成与方盆长、宽、高相符的分隔板,将方盆分为12个空格。(如图1)
使用:将常用药品、物品固定基数放置分格中
,使用标签进行区别。使用时将护理盘端至检查床旁,术中把药品抽吸至适宜的注射器中,贴上标签,进行备用,将使用的安瓶放置在黄色小碗内,术后集中处理,便于记录及术后核对。使用后及时补充基数,定期检查,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
优点
取材方便,没有经济成本,制作简单。
使用便捷,易于取放,使用物品一目了然。
塑料材质,易于清洁擦洗。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格灵活调整。
参考文献:
[1]杨扬,王峰,李克.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J],山东医药,,50(41):55.
文/潘文龙、张强、王备备
医院医院导管室
.1.21
编辑/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