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供血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进而导致下肢缺血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什么有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15%~20%。通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均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症状?
大部分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没有典型的症状,有时仅表现为下肢轻度麻木不适,但发展到中后期则有间歇性跛行(多数表现活动后小腿疼痛)、缺血性静息痛等典型症状。下肢皮温可下降、皮肤菲薄、毛发脱落等营养障碍性改变,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肢体出现溃疡、坏疽等。
什么时候该就诊了?
根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指南,按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4期。
(1)第Ⅰ期: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患者仅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
(2)第Ⅱ期:间歇性跛行期;当患者行走时,下肢尤其是小腿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休息片刻后(通常小于10分钟),症状就有所缓解,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
(3)第Ⅲ期:静息痛期;当下肢动脉进一步狭窄闭塞,使下肢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
(4)第Ⅳ期:组织坏死期: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出现下肢营养障碍症状,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坏疽和感染。
患者可以根据上面的分期进行自我测评,如果出现了任一症状,尤其是伴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高危因素的患者,都建议到专科就诊。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如何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运动康复治疗。但保守治疗仅能延缓病程进展,不能根本上消除下肢动脉的狭窄。
手术治疗:患者在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未得到缓解,则建议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传统外科治疗(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旁路术)和微创介入腔内治疗。
微创介入腔内治疗有什么优势?
相对传统外科手术而言,腔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血管腔内治疗技术较多,例如药物溶栓治疗、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支架植入术、斑块切除术等。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
支架植入术
斑块切除术
病例分享1
术前CTA提示左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DSA造影提示左侧股动脉闭塞,球囊扩张术后血流恢复通畅。
邹阿姨是一个66岁的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20多年,她每天都习惯晚饭后散步,但她最近半年来发现每次散步后感觉下肢疲累,到后来行走了不到米就出现了小腿疼痛。于是邹阿姨就来到广医二院微创介入科就诊,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住院期间进行了下肢动脉药物溶栓术及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术。邹阿姨手术第二天便可以下床了,症状得到很好的缓解。
病例分享2
DSA造影提示左侧髂动脉及股浅动脉狭窄闭塞;术后造影可见血管重新打通、血流通畅。
谭爷爷是个88岁的老年患者,有高血压多年,因左下肢疼痛、麻木4医院就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谭爷爷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于是来到了广医二院微创介入科就诊,住院期间进行了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术及下肢动脉斑块旋切术,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结语
随着医学发展,微创介入腔内治疗在血管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微创的情况下能够安全、有效地保全患者的肢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健康。
广医二院微创介入科的各类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技术已开展二十余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专家介绍
朱康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介入医学实验室研究负责人。广州医科大学年“高层次”引进人才、年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年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医学重点人才,年广州市医师奖获得者。曾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在国际著名期刊JClinOncol、Radiology、Oncotarget、EurRadiol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4部。
学术任职: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分会常委、是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常委。
临床专业特长:肝脏及血管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特别是肝癌、肝血管瘤、门静脉血栓、布-加综合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外周血管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
基础研究领域专业特长:肝癌的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分子影像学导航的介入诊疗基础研究。
何明基,主任医师。年开始从事微创介入工作,是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广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赴国内外知名介入治疗中心研修。曾荣获省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医院新技术奖励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撰写专业书籍3部,承担省市级科技项目多项。
专业特长:肝癌、妇科肿瘤、子宫肌瘤、不孕不育(输卵管再通术)、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管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练辉,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撰写专业书籍2部,承担省市级科技项目3项。
专业特长:肺癌、肝癌、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及血管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周二上午专家门诊。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