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肿瘤介入科马宏医师
病例分享(男性,62岁)
第一次诊疗经过(年4月)主诉:左下肢疼痛伴肿胀不适2周。
下肢动脉超声:左侧髂外动脉与股总动脉相接处、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上段、腘动脉、胫前、胫后、腓动脉、足背动脉管腔内血栓形成。
体格检查:左侧下肢动脉未触及波动,左下肢皮温较右下肢低。
治疗方案:①急诊行左下肢动脉置管溶栓;
②尿激酶50万单位/天,溶栓2天;
③溶栓后造影:股浅动脉、腘动脉狭窄闭塞,股深动脉显影良好,远端形成侧支循环与胫后动脉互通,胫前及腓动脉闭塞、胫后动脉通畅。治疗方案:球囊扩张+左侧股总动脉与股深动脉相接处行支架植入术;
④术后阿司匹林+波立维双抗。
病情变化:支架植入术后一月复查动脉造影见支架内血流通畅无狭窄,股深动脉与胫后动脉形成广泛侧支循环。
第二次诊疗经过年4月:第二次介入治疗
主诉:右下肢疼痛不适伴肢体发凉1天。
追问病史:未戒烟。
体格检查:右侧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未触及波动。
下肢血管成像:右下肢动脉血流不畅。
治疗方案:
①右下肢动脉置管溶栓:尿激酶50万单位/天,4天;
②造影显示右下肢动脉通畅;
③术后双抗治疗。
术后结果随访:下肢血管成像显示双下肢血流通畅。目前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活动不受限。继续双抗治疗,已戒烟。
医师点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累及中大动脉为主,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糖尿病、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肥胖、运动少、生活不规律、精神过度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健康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