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健康者指南”-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安全通道,但血管也可能发生病变,长出“炸弹”,威胁人体健康。
节目开场,就进行了一台紧张的“手术”。患者70岁,腹部胀大,血压急剧下降。打开腹腔发现,其腹腔全部被血液占满,出血量达到每秒钟80ml。这样的患者只有5分钟的抢救时间,而且有3/4的患者挽救不回生命。
??USANA召开年第一场大会,华斯博士爆了这些猛料??这种手术在血管外科并不少见,医院的血管外科病房,就住着一位患有这种血管疾病的冀先生。
案例
今年78岁的冀老先生,因肺炎就诊,但医生发现他的腹部有莫名跳动。经仔细检查,冀老先生腹主动脉的血管就像一个“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引起大出血死亡。经十余名医生共同协作,在3个小时的手术后,老人终于转危为安。
为何莫名的腹部跳动,暗藏如此凶险的血管疾病?我们有幸请到了冀先生的主治医生,来为我们讲解。
1悄无声息的致命血管“炸弹”
主动脉“变宽”
专家表示,冀老先生这种十分凶险的血管疾病,实际上就是血管宽了。人体血管变宽,就像气球一样,一旦爆炸就会大出血,危及生命。
人体主动脉长在胸腔中靠近脊柱的深部,正常女性的胸主动脉直径约2cm,升主动脉直径约2.5cm,男性会相对粗一点。而冀先生的病变血管,直径超过8cm。
人体的主动脉起于心脏,下至肚脐分成髂动脉连接双腿。大脑、上肢、内脏、下肢的血液供应都需要它来完成,所以它是人体最最重要的动脉血管。如果主动脉直径增大50%以内,称为主动脉扩张;而增大超过50%,就称为主动脉瘤。
主动脉血管有内膜、中膜(弹力层)、外膜三层,其中弹力层最厚,里面的平滑肌有很多弹力蛋白,而内膜和外膜都很薄。如果弹力层的弹力蛋白含量降低,就容易发生主动脉瘤。
动脉瘤一旦破裂,约20%的人会在5分钟内死亡,剩余80%的人最多也只有6小时的抢救时间。
2主动脉瘤的3大预警信号
血管变宽往往悄无声息,但也有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信号,可能提示我们主动脉变宽,甚至发生了动脉瘤。
1“心脏逃跑”如果发生腹主动脉瘤,腹腔中可以摸到一个像心脏一样跳动的鼓包,称为搏动性包块。它的体积比心脏大,但跳动的频率和心跳是一样的。
主动脉比较长,任何地方都可能长主动脉瘤,但腹主动脉瘤多发生在肚脐上方的主动脉末端。这是因为腹主动脉下端血管弹力蛋白与上端有异;而且血液分流时的血流动力学有所差异。
搏动性包块的具体摸法是:平躺,双腿蜷缩,身体放松,吸气时用手按压肚脐到剑突之间。如果只摸到跳动,说明比较瘦;如果摸到跳动的包块,可能预示腹主动脉瘤。
2声音嘶哑主动脉瘤也可导致声音嘶哑,因为左侧喉返神经是从主动脉下长上来的,如果动脉瘤压迫到喉返神经,导致左侧声带不能动,就会造成声音嘶哑。
动脉瘤引起的声音嘶哑与感冒不同,感冒造成的嘶哑很快即可恢复,动脉瘤造成的嘶哑会因为瘤的生长而逐渐加重。
3疼痛主动脉瘤的生长过程很缓慢,通常需要十几二十年,早期每年只长2~3毫米,一般没有症状。但如果出现疼痛,可能预示动脉瘤即将破裂,称之为先兆破裂。
这种疼痛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疼痛部位与发生扩张性疾病的部位相对应。如果动脉瘤发生在降主动脉,疼痛部位可能是肩胛骨内侧靠近脊柱一点的地方;如果是腹主动脉瘤,可表现为肚脐上方深处、腰部疼痛。
腹主动脉瘤引起的腰疼常提示动脉瘤即将破裂,而中老年人常见的腰痛往往持续多年,要注意区分。
3第二种致命的血管“炸弹”
主动脉狭窄
案例
一位40岁的患者,发生突然昏迷,最后也被确诊为动脉血管性疾病。与冀先生不同的是,他的大脑里充满了血液。
专家表示,这位患者是因为主动脉窄了,血液过不去,导致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脑出血是继发的,其根本原因是降主动脉的高度狭窄,使血液集中在上半身,下半身供血不足。
主动脉狭窄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二是动脉硬化造成主动脉狭窄。第二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狭窄,也有一些蛛丝马迹。
1脚无毛、趾甲增厚不平下肢属于人体末端,缺血会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容易出现皮肤粗糙、毛发脱落、趾甲增厚等现象。
2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血液受重力影响,下肢血压会比上肢高,正常情况下高20mmHg以内。如果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可能预示血管狭窄,而且压差基本能反应狭窄程度。
在家自测上下肢血压,应衣着宽松,测量同侧上肢与下肢血压。
下肢血压的测量方法为:将血压仪的绑带绑在脚踝上方4cm处,气囊位于腘动脉正上方,平卧5分钟完全放松后,即可开始测量。
如果发现下肢血压低于上肢,或高出20mmHg以上,医院进行肢体动脉检查。这项检查可看出四肢是否存在动脉硬化,测得的踝臂指数(ABI、下肢与上肢血压的比值)可看出下肢血管是否狭窄。
肢体动脉检查主要针对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稳定,建议一年做一次;如果新发现高血压,建议半年做一次。65岁以上人群,也应该做一次检查。
专家表示,早晨4~8点、下午4~8点是血压较高的时候,更适合进行血压测量。连续测量2~3次,以数值最高的为准。检测血压前应休息15~2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咖啡、酒精、烟等的影响。
血管里的白色恐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讲的是流动的重要性,我们的身体遵循同样的原则,血液流通的顺畅平稳是健康的先决条件,血管一旦发生拥堵,心脑血管疾病就随时可能发动“恐怖袭击”。
年春节期间,一位姓马的医院做检查,医生对其进行抽血化验以后,居然抽出了一管“牛奶”似的血,医护人员都惊呆了。大爷体内的血黏度很大,是典型的“乳糜血”。
乳糜血的血浆呈现乳白色或者混浊状,表示血液里有大量的脂肪。前文已经讲到,脂肪就像汽油,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脂类在体内会经由脂蛋白携带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人体提供能量或作为储备。但若摄取过多,则可能会像马大爷一样患上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高居各类死因之首。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保守估计,
目前,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逾2.7亿,每年死于此疾病的人数近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中有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会重残。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人体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等。高血压即典型的心血管疾病,过半数的患者均有家族遗传史。
除了生活习惯问题外,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等刺激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早期的高血压症状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心悸、疲劳等,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而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眩晕等症状,甚至在短期内心、脑、肾等器官会发生损害和病变,比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因此,30岁以后,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观察自己的血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很多人直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后才治疗,殊不知,悔之晚矣。
高血脂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疾病。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研究表明,高血脂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等诸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身体没什么病痛的感觉就没什么疾病,但这显然是个谬论。高血压和高血脂在症状较轻的时候都没有什么感觉,必须通过血液化验才能发现。
而这些疾病很有可能在青年时代就开始入侵我们的身体,在中年代谢减缓之后开始发展。没有感觉不代表没有疾病,千万不要等到中老年疾病危及生命时才引起大家的重视。
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多以急性发病居多,俗称“中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脑血栓、静脉窦血栓、脑出血、脑梗死等。
对于脑血管疾病,脑血液减少或中断供应早期人体就会有症状,因此了解中风的早期症状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中风前期都有些什么症状呢?第一,一过性黑蒙。也就是突然眼前发黑,但数秒后又能恢复。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
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枝,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中风的最早警报信号。
第二,短暂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是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分枝动脉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闭塞的结果,但尚未出现脑神经征象,可视为较早期的中风预报信号。第三,扭颈手麻征。
多发生头转向一侧刮胡子时,突感手指无力,剃刀落地,有时说话不清,1~2分钟后恢复。这是因为转头时,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的结果。这一现象足以告诫人们,中风随时可能发生。第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即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单瘫,可能伴有失语,但持续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表明已经有轻度中风,可把它作为进展性完全性脑卒中的一种先兆。第五,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激增,头痛头晕耳鸣加重,精神紧张等症状,这表示有可能发生血性中风。
第六,有50%的老年人发生鼻出血,这可能是中风的早期信号。这是因为老年人鼻腔黏膜多已发生形态和机能变化,趋于萎缩并发生扁平上皮化,鼻腔的毛细血管扩张,脆性增加,当血压升高或脑内血管未破裂之前,鼻腔血管中的某一条便会先期破裂,引起鼻出血。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如果发生了鼻出血,有可能会在1~6个月内发生脑卒中或脑溢血。出现以上症状要注意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是由于患者饮食结构中含有太多脂类、醇类导致的。由于患者摄入过多的醇类和脂类,又没有足够的运动来促进代谢,于是便导致了体内醇类和脂类物质逐渐增多,并且还会掺杂在血液里,使得微小的毛细血管堵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质还会和体内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越积越多,血管的可用直径就会变小,心脏为了维持全身有足够的供血量就会增加血压,血压过高还会导致血管崩裂,于是就产生了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而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的话,还会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这就是由体内堵塞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通俗点说,血管就像你家里的水管,洁净的水管会有源源不断而又稳定的水源,可以通到房子里的各处。但如果水管里的水中杂质过多,日积月累杂质就会结垢,聚集起来囤积在水管各处(特别是拐角的地方),这样一来,由于水管堵塞,水龙头的出水量就会很小。水量过小,但是家里每天做菜、洗碗、洗澡等各项日常活动水不够用怎么办?
这时候就只有加大水压,水压一加大,水管就很有可能因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这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
如何保养我们的血管
我们的血管是身体的补给线,因此保养血管对于保证身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水管尚且会结垢、生锈,何况血管?那么我们该如何保养我们的血管呢?在这里,我们通报几个损害血管的“黑名单”。
第一,“四高饮食”,即高糖、高油、高脂、高盐,这四高可以说是血管的头号敌人。不健康的饮食会增加人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容易导致胆固醇和血脂附着于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血管不畅通。
我们在前文提到的马大爷很可能就是摄入过多高油、高脂食物造成的“牛奶血”。
第二,熬夜伤血管。我们都知道熬夜对内脏器官有着巨大的消耗,同样,熬夜对血管的杀伤力也不小。长期熬夜,身体处于紧张状态,会分泌肾上腺素、可的松素等压力激素,这也是为什么熬夜过后人体会感觉心率加快的原因。
血压在此时会升高,进而造成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如果连续休息不好,加上情绪焦虑,极易诱发中风甚至猝死。我们在新闻里常见到的“工作狂人”们连续工作数天,最后猝死的原因即是如此。
第三,吸烟让血管“中毒”。烟草是心血管健康公认的大敌。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还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容易形成血栓。
第四,可怕的坏心情。坏心情的积聚会导致血管失去“活力”。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的老化。实际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跟情绪波动有很大关系。因此,保持好的心情,可以说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经济也最简单的方法。
古人常说“川壅而溃”,我们的心脑血管亦是如此。心脑血管就像我们身体中的交通要道,保证它们的畅通和活力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步。
如果觉得好,别忘了点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