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发凉发麻千万别轻视
今年4月份,赵有利医生的门诊来了一位26岁壮壮的小伙子。他告诉赵医生,10天前双侧下肢小腿发凉发麻,膝盖周围、小腿肚、脚趾等部位时常出现疼痛,后来走一段路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走,膝关节周围的肤色也变化明显,起了许多像冻伤一样的多形性、不规则的浅斑,正值夏天摸上去皮肤却是凉凉的,自己也没重视,结果近两天疼痛明显加重,急忙到脉管科就诊。赵主任随后给这位小伙子做了DSA造影检查,最后确诊患上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下简称脉管炎)。
赵有利介绍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营养障碍进一步加重发展至肢体远端坏疽期:皮肤变黑、肢端溃烂,深达筋骨,创面紫黑不鲜,气味难闻,趾节坏死脱落。如果动脉病变位置较高,加之没有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因严重缺血很容易造成足趾甚至是小腿的坏死。赵有利介绍说,“脉管炎”患者通过手术来改善下肢血供,以求尽可能挽救肢体。针对疾病的不同情况,尤其年迈者不适做手术者可以选择中医药辨证治疗。
早期防治能避免截肢
今年69岁的沈爷爷身体超重,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等病史,一直用药物来控制病情。日前,老人去小区健身中心锻炼身体,没等做完运动,就出现了腿疼,甚至走路都出现了跛行,急忙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什么是动脉硬化闭塞症呢?打个比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像是前面所说的“腿中风”、“腿梗”了。赵有利介绍说,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见。是全身动脉硬化病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慢性缺血性疾病。常发生于大中动脉,腹主动脉远侧、髂-股-腘动脉最多见,后期累及腘动脉远侧主干动脉。
赵有利介绍说,一旦疑似患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根据需要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经赵主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沈爷爷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免去了截肢风险。
警惕腿痒“抓出”老烂腿
家住南京城东的瞿师傅一直患有静脉曲张,而且有高血脂,最近一段时间他觉得皮肤有点干燥瘙痒,忍不住多抓了几下,由于使得劲儿比较大,抓破了皮肤,竟然渐渐变成了褐色,到医院就诊才知道是患上了“老烂腿”。
“很多静脉曲张患者就是因为伤口感染诱发了‘老烂腿’。”赵有利介绍说,下肢静脉曲张是脉管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这种病的病程发展缓慢,大多数静脉曲张患者并没有对此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随着损伤加重至深静脉血管,一旦皮肤血管出现感染,随之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血栓性静脉炎、淤积性皮炎甚至无法愈合的溃疡,演变成“老烂腿”。
赵有利介绍说,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血液黏稠度随之增加,更容易在曲张的静脉血管里形成血栓。因此,建议静脉曲张患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脂合并静脉曲张的患者,要注意患处的保护,如果有伤口感染不可大意,应尽早就诊。
赵有利:医院脉管病科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在研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擅长糖尿病性足病、臁疮、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静脉曲张、丹毒、淋巴水肿等脉管病;褥疮、溃疡、窦瘘等创面修复;急性、浆细胞性乳腺炎、小叶增生等乳腺病;亚急、慢性甲状腺炎、结节等甲状腺病;体表淋巴肿物、甲状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肿瘤放化疗中医药调治等外科杂病。
来源:南京晨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