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全好了!你们可真是太厉害了,这下我可彻底放心了……”医院外周血管介入科病房内,70岁的朱老先生紧紧握住副主任医师陈祖荣的手,可能是由于太高兴了,说起话来有些语无伦次。
也难怪,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老人家,通过一个月时间印证了体内威胁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已经拔除,心情当然会豁然开朗。该院一个年轻的科室,成熟运用一项新技术,挽救了他的生命。
家住集里街道的朱老,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一直口服降压药控制。这段时间,腹部偶有轻微不适,也并未在意。事发当日中午,老人家腹部疼痛不适突然加重,以为像往常那样是肠胃炎引起的,观察一段时间也许就自然好转。可这一次疼痛持续了几小时后依然无好转,还出现心慌、出冷汗等症状。
实在疼痛难忍的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急诊科,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多了。面对老人腹部剧痛和大量出冷汗的症状,急诊科医生查体时,发现腹部存在一搏动性肿块。检查血压/68mmHg、心率次/分,“考虑有腹主动脉瘤?”急诊科医生做出初步诊断,并立即联系该院外周血管介入科副主任医师陈祖荣会诊。
陈祖荣在详细询问病情、检查病人后,与急诊科医生作出了同样的判断,并有破裂可能。予以降压降心率治疗后,立即做了腹部CTA检查,确定老人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双侧髂动脉瘤,存在明显破裂前兆,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必须立刻实施手术。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腹部主动脉的某一段被撑大了,“管道”因此变得非常薄,一不小心就会被血压冲破裂。
怎么把这段异常脆弱的“管道”给修复?外周血管介入科专家团队必须立即找到解决方案。外周血管介入科是该院一个年轻的科室,成立仅一年多时间,但却已经熟练掌握多项先进介入技术,可以开展除心脑血管以外的所有血管介入手术,至今已成功进行了上百例高难度介入手术。
“最好的办法是实施腹主动脉瘤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在经过短暂而充分的探讨后,考虑到情况紧急和老人年龄偏大,专家团队很快确定手术方案。这一手术的原理就是专家在先进仪器设备的引导下,将支架植入主动脉已经被撑大的部位,重新形成一条通道,让血流自由通过。
当晚9时,由影像中心主任兼外周血管介入科主任罗永超指导、副主任医师陈祖荣主刀、副主任医师潘微协助的专家团队投入战斗。快速切开股动脉,引入分叉性覆膜支架主体,从另一侧股动脉穿刺引入覆膜支架接腿,对位后分别释放,隔绝瘤体于支架外……造影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通畅,瘤体隔绝完整,缝合股动脉……手术顺利、流畅,一气呵成,一个半小时即圆满完成。
由于创伤小,对身体损伤不大,老人家在术后一周就康复出院了。
延伸阅读:
外周血管疾病: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吸烟、寒冷、潮湿、营养不良和性激素异常一直被认为是主要发病因素,而吸烟与发病的关系尤为密切。常见的如动脉狭窄性病变、动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等。周围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大动脉炎等,主要表现为皮肤温度降低、肌肉萎缩、摸不到脉搏或脉搏减弱、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发生远端肢体坏死,甚至需截肢或危及生命;静脉血栓性疾病,可引起患肢血流瘀滞、肿胀,同时有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风险;动脉瘤性疾病随时有瘤体破裂大出血、死亡的风险。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主要有球囊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支架置入术,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另外,动静脉血栓形成可行介入导管血栓清除术及留置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相对于外科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强,相对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好。动脉瘤的治疗,选用覆膜支架隔绝瘤体进行局部腔内血管成形术,同时能保持血管管腔通畅,大大降低了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白癜风应该怎么样治疗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