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CGiovanniF

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革新,腔内修复术的适应证逐步扩展至髂动脉瘤,但在既往腔内修复术治疗髂动脉瘤的过程中,因对髂内动脉重建的忽视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德国当地时间年1月22日,来自柏林医科大学的GiovanniF.Torsello博士在莱比锡血管介入治疗大会(LINC)上就CookIBD治疗髂动脉瘤的远期疗效作了精彩的演讲。

髂动脉瘤是常见的周围动脉瘤,虽然破裂的发生较罕见,但常累及腘动脉突发血栓性栓塞,影响患侧的足部血流,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髂动脉瘤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以及杂交技术,腔内修复术凭借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应用至髂动脉瘤的治疗中,包括弹簧圈栓塞术、覆膜支架隔绝术、“三明治”技术、“倒喇叭”支架技术、髂动脉分支支架等,但目前仍缺乏较大的患者样本量和病理性的研究证据。

IBD多中心数据总结

为评估Cook髂动脉分叉支架(IBDs)对于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在过去超过10年的时间,9个欧洲的医疗中心参与pELVIS注册研究,例患者(包括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瘤以及髂外动脉瘤)接受IBDs植入。

术后,造影平均随访时间为32.6个月,门诊随访时间为60个月。术后30天死亡率为0.5%。60个月总死亡率为13.7%,IBD相关死亡率为1.2%,通畅率为94%。

术后60个月,总的闭塞或高度狭窄的发生率4.6%,跛行的发生率为7.71%(Table1)。IBD相关的Ⅰ型内漏的发生率为2.1%,支架移位发生率为0.7%,再干预率为13.7%(Table2)。

Table1

病变相关不良事件

Table2

支架相关不良事件

IBD针对合并腹主动脉瘤的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在年发布的一项IBD研究中(JVascSurg.;58(5):-),针对合并腹主动脉瘤的髂动脉瘤患者行IBD植入术后,24个月的通畅率为95.3%,Ⅰ型和Ⅲ内漏的发生率为0,Ⅱ型内漏的发生率为9.5%,臀部跛行的发生率为0,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8%。

总结

针对髂动脉瘤合并或不合并腹主动脉瘤的治疗,CookIBD支架相关并发症较低,通畅率高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jczd/10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