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对于患者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将来的二级预防。二级卒中预防策略受特定卒中病因的影响。TOAST标准是卒中病因分类的最常用系统。根据TOAST,颈动脉斑块被认为是卒中的可能(possible)原因,但只有当狭窄50%时才能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的颈动脉斑块(现称为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被归类为未确定来源的卒中。50%的阈值来源于临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对于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然而,我们并不能以此类推50%颈动脉狭窄阈值能准确判断其是否为卒中的病因。不明来源栓塞性卒中(Embolicstrokesofundeterminedsource,ESUS),即非腔隙性隐源性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9%至25%,尽管使用抗血栓药物进行了预防性治疗,但每年平均复发率为4.5%,相对较高。我们今天所说的ESUS可能是一个不同病因的综合体,目前的检查未能找到其病因。例如,已经表明许多ESUS病例实际上可能归类为隐匿性心房颤动引起的心源性卒中,或者由于卵圆孔未闭引起的矛盾性栓塞。希望进一步研究ESUS患者可能的潜在卒中机制,以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并制定量身定制的预防策略。一些研究表明,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上颈动脉斑块某种形态学特征是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种风险与狭窄程度无关。根据最近的一项主要以MRI作为评价方法的荟萃分析发现,颈动脉轻度狭窄伴高风险斑块特征更常见于ESUS患者卒中的同侧。Kamel等人最近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MRI颈动脉非狭窄性斑块斑块内出血占ESUS卒中病因的15%。值得注意的是,MRI价格昂贵,并且其可用性有限。另一方面,CTA简单易行,并且在大多数中心作为急性卒中成像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在临床常规中利用CTA的影像识别和评估非颈动脉斑块将更加实用。然而,人们对狭窄50%的颈动脉斑块的CT特征知之甚少,因为这些斑块通常被认为与同侧缺血性卒中无关。年6月来自加拿大的JohannaM.Ospel等在Stroke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假设非狭窄颈动脉斑块是ESUS患者(症状性非狭窄颈动脉疾病)可能的潜在病因。本研究旨在探讨ESUS患者CTA上的非狭窄颈动脉斑块与同侧卒中的关系,并确定能够独立预测这部分患者发生同侧卒中的斑块特征。示例:矢状倾斜重建CTA影像,ESUS患者卒中同侧的不同形态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所有斑块主要是未钙化斑块。标有星号的斑块为不规则斑块: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来自于INTERRSeCT研究(一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主要纳入标准包括卒中病因不是大动脉粥样硬化(50%狭窄),进行了颈部CTA检查。根据CTA评估双侧颈动脉的狭窄程度(30%对30%-50%),最大斑块厚度,斑块钙化程度(50%对≥50%),斑块不规则性,溃疡,低密度,颈动脉蹼和局灶性血管外翻(focalvesseloutpouching,译者注:我的理解是类似动脉瘤)。共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例为ESUS患者(平均年龄70岁)。例ESUS患者中54例(39.4%)可见非狭窄颈动脉斑块(50%狭窄)。12例(8.7%)为双侧颈动脉斑块。这些斑块中,40个斑块(60.6%)位于卒中同侧,26个斑块(39.4%)位于卒中对侧(P=0.)。非狭窄颈动脉斑块与同侧卒中显著相关(adjustedOR,1.83[95%CI,1.05–3.18])。最终作者认为在ESUS患者中,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更常见于缺血性卒中的同侧,提示这些斑块可能是ESUS患者的潜在卒中病因。文献出处:Stroke.Jun;51(6):-.doi:10./STROKEAHA...EpubMay7.PrevalenceofIpsilateralNonstenoticCarotidPlaqueson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inEmbolicStrokeofUndeterminedSource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jczd/1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