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用药讲堂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

“百姓用药讲堂”开讲啦

本期主讲:张婧

哈医大一院神经内科临床药师

硕士,主管药师

学术地位:医院协会基层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

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药师

本期关键词:脑梗死

课程内容大纲

在神经内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脑梗死,我们常说的脑血栓就是脑梗死的一种。脑梗死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致残率也很高,很多患者在脑梗死发生后会遗留肢体的活动不灵、言语笨拙、感觉异常,甚至导致瘫痪,不仅患者本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避免上述种种不幸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就和大家共同聊一聊哪些危险因素和脑梗死的发生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干预,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呢?

导致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我们不可干预的,比如说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另一类却是可以干预的,也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肥胖等。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越高,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风险就越高,因此控制血压势在必行。

哪些人需要监测血压呢?《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明确指出:30岁以上者每年至少测量血压一次,以进行新发的高血压的筛查;而已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更应该严格监测血压,鼓励大家进行自我监测。

如果确诊是高血压,是否是必须立即用药?这要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是否已经出现了相关疾病,如果是早期或轻度的血压升高,首先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增加体育活动、减肥等进行控制,如果3个月后效果仍不理想,则应考虑应用药物治疗了。如果血压在中度以上或已经出现了相关疾病,比如说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肾病等,则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规律的药物治疗。

选择何种降压药物最好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哪类降压药对于脑梗死有特效,所以,如果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都可以推荐用于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降压药要一直服用吗?可不可以在血压高的时候用,血压不高了就不用呢?降压药物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以保证血压平稳在目标水平,如果时用时不用,则会使血压忽高忽低,对血管及全身脏器的损害更大。

      

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使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而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脑血管病。目前的研究认为,如果高血糖同时合并高血压,则会明显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脑梗死,所以,血糖控制对于脑梗死的预防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糖尿病的患者,首先应该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如果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应该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虽然血糖也可以自行监测,但我们仍然建议您到内分泌门诊就诊,尤其是首次发现血糖升高者,因为体内血糖调节过程比较复杂,专科的医师显然经验会更丰富。

这里提醒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不能轻信他人的治疗方法也可以用到自己身上;二是应该按照医师要求定期复诊,以确定血糖控制是否理想,并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三是不能认为用药了就可以敞开了吃,饮食控制是药物治疗的基础。

      

心脏病

第三个危险因素就是心脏病,尤其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可以使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当栓子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就可能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栓塞,脑栓塞是脑梗死的另一种类型,临床也可以表现为肢体无力、说话不清等。有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已经超过了10%,但目前很多人对心房颤动的危害意识不够。

应如何来对待心房颤动呢?首先,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该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心房颤动;其次,确诊心房颤动的患者应该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因为心房颤动的病因复杂、所需应用的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又具有出血风险,需要由专科医师进行综合评估来给出治疗方案。当然,除了心房颤动,心衰、心梗等心脏病也是需要警惕的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第四个危险因素就是血脂异常,包括我们常说的高血脂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脂异常与脑梗死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每升高1mmol/L,脑梗死的发生率可增加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

那么,哪些人群需要定期检测血脂呢?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该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梗死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检测血脂;哪些人是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呢?就是血脂异常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患者,这些患者不管LDL-C水平如何,都提倡改变生活方式和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降至1.8mmol/L以下,或者至少比原来下降30%~40%。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是指没有出现临床症状而颈动脉实际却存在狭窄的情况,也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同时筛查其他可治疗的脑梗死风险。对于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危险因素之外,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等也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大家也要提高警惕,按照医师建议进行相关治疗。

在没有发生脑梗死前,到底应不应该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呢?

相信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这里,跟大家明确一下:阿司匹林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但某些特殊人群是需要使用的。对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或者说几率低的人群,不推荐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预防,因为本身脑梗死发生的风险就不高,而阿司匹林同样也可能出现副作用,用药风险可能高于获益,所以不推荐;而对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要远大于风险,所以是推荐的。在这里提醒大家,要请专业的医师为您评估脑梗死的风险。

预防意识记在心,健康快乐永相随!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对于您关心的问题是否得到解答了呢?如果您还有疑问,可在留言板中留下您的问题,临床药师会尽力为您解答。

在接下来的百姓用药讲堂中,您想了解哪些内容,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临床药师一直在您身边~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编辑:胡莹莹

诺如病毒,你中招了吗?

这些年,你在微量元素上吃了多少亏?

女生痛经到底有多痛?

减肥药的是是非非

珍爱生命,远离“药驾”!

口腔溃疡常用药物及预防措施

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







































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白癜风的民间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jbyf/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