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常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以预防颈动脉闭塞。然而,许多证据已提示大多数接受强化药物治疗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90%)可能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是有害而非获益的。若是患者即使发展为颈动脉闭塞,但卒中风险仍较低时,由于支架或内膜剥脱术风险固然存在,这种治疗方式则可能并不合适。
为此,来自加拿大西方大学卒中预防及粥样硬化研究中心的Spence教授开展了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旨在明确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中进展为闭塞所产生的卒中风险有多大,同时评估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是否伴对侧动脉狭窄,以及这两项因素在预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后闭塞所产生的卒中或死亡风险中的作用,于年9月21日发表在JAMANeurology上。
该研究收集年7月1日(即首次开始每年监测颈动脉彩超时)至年12月31医院卒中预防门诊的随访患者,以及年1月1日至年12月31医院卒中预防中心的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最近的随访日期为年8月26日。
每年使用颈动脉二维超声对随访患者进行监测,若过程中出现新的颈动脉闭塞则进行标记。该研究主要终点为发生同侧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同侧卒中所致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
该临床数据库共纳入了名患者在研究期间每年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数据,其中名无症状患者(8.6%)在观察期间发生闭塞。大多数新发闭塞(/,80.4%)发生在年之前,此时药物治疗并非强化治疗;比率随着随访年限四分位数逐渐下降,即年之前新发例、-年间39例、-年16例、年之后有7例。
仅有1例患者(0.3%)在闭塞时发生卒中,仅有3例(0.9%)在跟踪观察中发生同侧卒中(均发生在年之前)。
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在均值为2.56(3.64)年的随访期间,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伴随对侧闭塞均不能预测同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所致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的风险。在Cox回归分析中,仅有年龄、性别与颈动脉斑块符合可预测上述时间的风险。
该研究认为,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展为颈动脉闭塞致使卒中的风险相较于颈动脉支架或内膜剥脱术风险来说相当低,并且经过目前强化的药物治疗已显著减少。预防颈动脉闭塞可能并非支架置入的合理指征。
编辑:程培训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