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指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大动脉或中动脉出现的粥样硬化病变或因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血栓形成,引起的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堵塞,导致组织缺氧性损伤、直至坏死的一类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绝大部分发生在3个易发部位:主髂动脉、股动脉和小腿胫腓动脉,其中股动脉发生率最高。据年美国统计的数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35%的患者进行截肢手术,20%的患者死亡。多数血管外科专家估算目前中国患有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不低于百万,每年新增患者不低于10万,而目前每年确诊的患者仅区区数千人。
下肢动脉闭塞症特别是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症状隐蔽,极易与退行性骨病变的症状混淆,易被患者忽视,很容易被漏诊。另外血管外科是一门对基础医学和临床技能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医院尚无血管外科,这种状况增加了患者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年龄大于55岁或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如果症状很像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要尽快去血管外科就诊。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典型症状
○腿脚麻木、冷感、下肢疼痛、不能长距离行走。
○短距离(~米)步行后,腿肚和大腿出现疼痛,无法行走必须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活动。再行走一段距离,症状会重复出现;快速行走更容易出现症状。
○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能够步行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30~50米),正常的起居生活都出现困难。
○脚趾及脚尖皮肤出现坏死(腐烂状态),坏死皮肤溃疡。常伴有剧烈疼痛,夜间常常疼醒。
○注意与老年人常见的由椎管狭窄引起的症状相区别,见表7-1。
间歇性跛行
下肢动脉阻塞时,血流量减少,走路时腿部肌肉因血供不足出现代谢产物蓄积,引起肌肉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休息片刻后,因组织耗氧量减少,症状缓解。其特点为“行走—疼痛—休息—缓解—行走—疼痛”的重复规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因此,患者其他部位的大血管也多数存在病变。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25%~30%的患者有缺血性心脏病,60%的患有高血压。因此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应注意检查其他部位的大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等。
文章介绍医院营养科马方主任、医院内分泌科郭晓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陈伟主任共同编著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册》。三位教授是我国知名的营养和内分泌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疾病知识,控糖卫士将连续刊登此书的精选内容,希望帮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管理好疾病,享受健康生活!
想了解更多?那就赶紧来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