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动脉:
颈动脉是位于颈部前方气管两侧的两条大血管,主要负责向大脑前部供血供氧。颈动脉位置表浅、检查方便,被视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一个“窗口”。
2、颈动脉斑块的诊断
听诊颈动脉杂音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简便方法,但目前更多依赖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甚至动脉造影等技术诊断和评估。
3、导致颈动脉斑块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什么?
导致颈动脉斑块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以及家族史。
4、颈动脉斑块的危害:
如果斑块较小,颈动脉狭窄50%,患者可以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患者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症状。更重要的是,颈动脉斑块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即脑梗)的重要原因之一。
5、斑块导致的脑梗的机制是什么?
①因斑块增大导致颈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
②粥样斑块破裂导致颈动脉闭塞;
③部分斑块组织破裂、脱落,并随血流堵塞颅内较小动脉;
④颈动脉内血栓形成并使管腔闭塞。
6、有了颈动脉斑块有何症状?
症状主要取决于斑块大小、稳定性以及是否导致颈动脉管腔明显狭窄:
①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②出现脑供血不足、短暂脑缺血、甚至缺血性卒中等,可表现得症状: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或失明,单侧身体、面部或肢体运动障碍、刺痛或麻木,突发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或肢体协调能力变差,突发眩晕或意识障碍,失语,头痛,记忆障碍或吞咽困难等。如果上述症状经过数分钟或数小时自行缓解,则被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若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可能是脑卒中(脑梗塞或脑出血)。
7、如何治疗颈动脉斑块?
当被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后,应结合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病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综合考虑。
1)、一般治疗
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控制前述的各项危险因素:
①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即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帮助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或增多。
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积极合理的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2)、药物治疗
合理的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实现斑块逆转:
⑴若颈动脉斑块导致了颈动脉明显狭窄(狭窄≥50%),应该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控制在2.0mmol/L(最好1.8mmol/L)以下。并同时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⑵若颈动脉斑块未导致明显狭窄(狭窄程度<50%),则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①已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者,无论颈动脉有无明显狭窄均应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控制在2.0mmol/L(最好1.8mmol/L)以下;
②糖尿病,或糖尿病并伴高血压,无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者,LDL-C>2.6mmol/L,应服用他汀药,将LDL-C控制在2.0mmol/L(最好1.8mmol/L)以下,保持HDL-C在1.0mmol/L以上;
③慢性肾病(III期或IV期)且LDL-C>2.6mmol/L,需要接受他汀治疗;
④存在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且LDL-C>3.4mmol/L,建议应用他汀治疗将LDL-C降至<3.4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只要能够耐受,应该长期乃至终身服用他汀。这是抑制斑块增长的有效措施。间断用药的做法不可取。
3)、手术及介入治疗
若颈动脉斑块导致管腔严重狭窄,除了应用药物治疗以外,可能还需要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或颈动脉支架治疗。特别强调的是,作为患者,任何治疗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应擅自决定治疗方案。
目前,降血脂的西药一是贝特类药物,但对肝脏损害太大,一般服药一个月就要检查肝功,如有异常立刻停药。再就是他汀类药物,亦为化学合成,副作用比贝特类药物要小一些,主要是肠胃道不适。至于中药降血脂,有疗效者甚少,有些中药添加他汀类药物,以增加疗效。
纳豆红曲是在复酶多肽的基础上加了红曲米,红曲米发酵会产生一种生物药成分叫洛伐他汀,这是中国生物界近年来的新成果,它不同于化学合成的洛伐他汀,因此对肝脏没有化学损伤,洛伐他汀是世界公认的降脂神药,副作用较少的药。纳豆红曲在降脂的同时,还能从根本上改善高血压、高血糖,修复受损细胞,溶解血栓,净化血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产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