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有超过90%的脑梗死,是由颈动脉斑块破裂所引发的。研究结论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缩小斑块体积,降低斑块破裂风险,从而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减少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3月29日,医院张运院士领衔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年会上公布,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科技期刊《自然》子刊《科学报告》上。
“本项研究是国际上首个中药干预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循证研究。该研究证实,中药通心络能够安全有效地延缓颈动脉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进展,用证据和国际公认的评价方法,再次证实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和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提供了范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表示。
本次公布的循证医学由张运牵头,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中医院、华中医院等国内35医院,在全国18个省内筛选出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测用药2年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能安全有效地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缩小血管内的易损斑块。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患病人数约为2.9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指出,用科学的、循证的研究成果来证明中药干预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性。这个课题是中医络病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这是中药创新的新模式,是科学创新研究的模式。中西医的协同协作联合攻关的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医的理论指导,同时凭借西医的循证医学证据,得到西医的认同。
对于心脑血管病正在发生的人群,治疗用药的关键在于疏通血管、消融斑块和稳定斑块。本次循证研究发现,通心络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血管内中膜的厚度与斑块的体积密切相关,内中膜厚度变小,说明斑块的体积变小了;斑块的面积变小,也说明斑块体积变小。血管重构指数指的是出现硬化斑块处的血管直径与健康血管直径的比值,重构指数异常说明血管形态因硬化斑块的存在而发生异常改变。通心络能够降低异常升高的血管重构指数,意味着血管形态随着斑块体积的减小而恢复正常,重新发挥心脑血液供应通道的正常功能。因此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
中医院等研究表明:通心络能保护心脏微血管内皮结构,明显缩小再灌注后无复流面积,并促进微血管新生,真正实现再灌注,促进心功能迅速恢复。医院联合11家医院研究证实,通心络可显著促进缺血区域的血管新生,为其建立新的血液通路,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从而降低脑梗死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缩短恢复期,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从根本上改善脑梗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通心络胶囊已在临床应用20多年,每年被数十万名心脑血管病患者服用。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王君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