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股动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

来源:重庆医学年9月第33卷第9期

作者:戚跃勇综述,邹利光审校

目前,微创高效的介入治疗正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青睐,包括放射科、心内科、脑外科、肝胆科、消化科、肿瘤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诸多学科都相继开展了血管内介入诊疗工作,但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却呈逐渐增多趋势。

有报道经股动脉径路行诊断性与治疗性心脏介入的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1%~2%和0.5%~5%,这不能不引起血管内介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股动脉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的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作一综述。

1股动脉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

1.1动脉夹层

在股动脉导管引入系统的操作过程中,因髂股动脉硬化狭窄或走行迂曲致较粗硬的导丝或导管通过不畅,如仍强行插入,易使导丝或导管头端进入血管内膜下形成夹层[2]。如沿此夹层跟进血管鞘即易导致动脉穿破。

防治措施:

(1)对年龄较大或估计有动脉硬化者,插管宜选用细而柔软的导丝或导管,应用“J”形导引钢丝者应常规将其弯头向前。

(2)在推送短导丝的过程中如遇阻力,应在透视下判断它是否进入股动脉分支或者形成股动脉夹层乃至穿破股动脉,以及时回抽并调整导丝的方向,如仍不能成功者可更换为白泥鳅导丝。

(3)在导管鞘内跟进或交换导管时,宜在导丝的指引下进行。

在送入导管过程中,如遇阻力应即刻透视观察导管头端位置,亦可手推少量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以减少髂股动脉动脉夹层的发生。

1.2鞘管进入血管周围间隙

导丝沿穿刺针跟进过程中,如碰到穿刺针易使之移位于股动脉鞘内,或者导丝直接穿出股动脉,导丝沿腰大肌前缘进入腹膜后间隙。由于该间隙组织疏松,特别在消瘦患者,有时导丝导管进入相当顺畅,即便有经验的操作者也很难体会其到底在动脉内或是在动脉外。

当进导丝导管有阻涩感,患者诉腰背酸痛时应高度怀疑导丝或导管已进入血管腔外。如手推造影剂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久滞不消则可明确诊断,但手推造影剂应缓慢、少量,以免人为扩大腹膜后间隙撕裂小血管造成血肿。

防治措施:

(1)穿刺时持针要稳固,针尾喷血流畅后插入导丝。

(2)进导丝遇阻力时,不可强行插入,应在X线透视下观察导丝位置。

(3)采用Seldinger前壁穿刺可减少该并发症,因导丝导管在皮下血管外间隙盘卷、扭曲时能及时被察觉,不易进入腹膜后间隙。

1.3导丝嵌顿

在股动脉穿刺过程导丝可嵌顿于股动脉分支,出现导丝前进时有阻力而又不能回撤的局面,如强行拔出可导致导丝折断或撕裂股动脉壁的后果。导丝嵌顿可与如下因素有关:

(1)操作时间过长,导丝导管反复刺激血管或进入股动脉分支而使之痉挛;术者左手施压使患者耻骨肌及腹壁肌肉张力增加,患者精神紧张致使其股动脉激惹。

(2)局麻不当,患者因操作疼痛而过于紧张。

(3)患者股动脉及其分支严重动脉粥样硬化。

发生导丝嵌顿现象后切忌强行拔导丝,只要暂停手术,安慰患者,休息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当然,亦可经股动脉前壁补加局部麻醉药或经股动脉内注入利多卡因20~50mg以解除痉挛。

1.4导丝滑入股动脉

导丝滑入股动脉是一种操作失误所致的并发症,为鞘管跟进过程中扩张器将短导丝带入股动脉所致。操作者只要在鞘管跟进的过程中对短导丝稍加注意即可避免。此外,还有将反复使用的鞘管折断入股动脉者,但较少见。

2股动脉穿刺后并发症

2.1血栓形成

股动脉穿刺部位血栓形成是常见的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1)股动脉内膜损伤。因此,双侧股动脉交替穿刺可减轻同侧股动脉内膜损伤以避免血栓形成。

(2)鞘管内外壁血栓形成。由于鞘管为异物,血小板易在其表面形成血栓,尤其是高凝及循环不良者。因此,术中应定时向鞘管或导管内注射肝素等渗盐水,注射前应首先回抽,如有小的血栓块可回抽至注射筒内,如回抽时阻力较大则说明有较大的血栓,此时需更换鞘管或导管。拔鞘管时应让血液从穿刺点喷出少许,以观察穿刺点有无血栓形成。

(3)股动脉穿刺部位具有粥样硬化的基础病变。股动脉穿刺部位血栓形成的典型表现为肢体疼痛、苍白、脉搏消失、感觉异常和瘫痪。术前和术后检查肢体搏动的情况很重要。如脉搏微弱消失,需迅速松开包扎带,严密观察,嘱患者常作足部背屈活动,加强抗凝治疗,可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一旦神经功能丧失即应立即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或者行外科手术干预。溶栓治疗按常规操作。

2.2假性动脉瘤

近年来,随着各种大口径管鞘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在介入诊疗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股动脉PSA是指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损伤的壁破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到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由于此瘤壁无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被称为假性动脉瘤,PSA多位于股鞘内,并为股鞘所局限。

发生PSA的主要发生原因有:

(1)穿刺部位偏低。股浅动脉因管径细、位置深及周围无股动脉鞘包裹,穿刺不易成功。如刺入股浅动脉,一则因血管口径细小致损伤相对较大,二则拔管后因血管周围均为软组织不易压迫止血。

(2)动脉导管或鞘管的型号过大,尤其是导管(鞘)口径≥8F者。

(3)技术不熟练及压迫不当。反复穿刺及球囊导管回抽不充分时拔管均可使动脉创口扩大。

(4)术中及术后使用抗凝药物。

(5)术后过早活动。

(6)老年、女性、肥胖亦是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PSA的关键是准确的股动脉穿刺和拔除鞘管后的有效压迫止血和加压包扎。

股动脉PSA多不能自愈,血流的冲击使瘤体不断扩大,瘤壁容易破裂;瘤体可压迫股动、静脉引起栓塞;如瘤腔内血栓脱落可导致载瘤动脉远端栓塞。因此,一旦确诊宜早期治疗。目前其治疗方法有加压包扎、超声引导下按压修复(ultrasoundguided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hlcs/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