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s://m.tech.china.com/tech/article/20210907/092021_869661.html将体内正常工作的移植肾先“隔离保护”,待手术结束后再恢复正常血液供给,肾脏都“不知道”自己曾经被“断供”……这样听起来科幻感十足的手术操作,日前就在医院发生。这是世界首例临床成功实施的在体器官隔离保护治疗,医生在切除患者动脉瘤的同时,利用常温机械灌注不中断移植肾血流,保护移植肾不受损伤。趁移植肾“不注意”将其隔离保护3年前,陈女士因尿毒症在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完成了肾移植术,移植肾放在左侧髂窝中。移植肾功能良好,陈女士渐渐回归了正常生活。然而,陈女士最近发现腹部出现了搏动性的包块,且包块越来越大,搏动也越发明显。于是,陈女士再次来到中山一院求医。经增强CT检查发现,陈女士腹部有一个巨大的动脉瘤,瘤体最宽处直径已达8.1cm,累及长度达13.6cm。中山一院血管外科教授常光其表示,陈女士的瘤体巨大、扩张速度快,瘤体前壁已经不完整,随时可能出现瘤体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动脉瘤巨大,患者只能开腹切除,并使用人工血管重建腹主动脉。在此过程中,腹主动脉和双侧髂动脉的血流需要被阻断,远端器官及组织将面临1-2小时的热缺血时间。尽管人体双侧下肢可以耐受2小时的热缺血时间,但肾脏不能,而患者的移植肾更是无法耐受如此长时间的热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打击。若缺血时间过长,将极大地增加移植肾失去功能的风险。如何在这段缺血时间中有效保护患者的移植肾?中山一院肾移植专科教授邱江团队提出,通过常温机械灌注实现移植肾隔离保护,可以保证在手术过程中移植肾得到持续的供血,使移植肾功能不受缺血损害。肾脏全程获得常温血供经过充分准备,陈女士的手术按计划进行。打开腹腔后,医生们发现,原本位于患者左侧的腹主动脉扭曲到了右侧,常规的左侧入路不可行,于是改从右侧入路,初步控制动脉瘤。中山一院血管外科副教授王冕指出,要想在阻断腹主动脉时保证肾动脉的供血,就必须事先完整地分离左侧髂动静脉。然而,患者移植肾附近的左侧髂窝粘连异常严重,髂动静脉和移植肾都包绕其中,分离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出血。在一系列精细操作后,患者髂动静脉成功分离。随后,常光其阻断了患者腹主动脉和髂动脉,邱江迅速放置好肾灌注导管并启动常温机械灌注,移植肾通过“在体常温机械灌注”供血。同时,血管外科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将人工血管吻合至腹主动脉和髂动脉。待开放左髂总动脉时,肾移植团队停止常温机械灌注,完成移植肾血供的转换,使得移植肾全程获得常温血供,手术最终取得成功。团队在手术中在整个灌注的过程中,移植肾功能正常,可正常产生尿液。术后,彩超及肾功能检查结果均表明,患者移植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意味着手术过程中移植肾未受损伤。此外,术后CTA结果显示,腹主动脉瘤已完整切除,人工血管血流通畅,移植肾动脉也供血良好。这次手术是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教授何晓顺所提出器官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又一次突破。此前,中山一院专家团队运用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实现了世界首例“无缺血”肾移植手术,其核心正是持续维持肾脏的血供。钟哲实习生汤品洁彭福祥梁嘉韵钟哲广东健康头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hlcs/1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