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TAVR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AR)经验有限、AR解剖形态学的特殊性,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往往作为AR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TAVR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瓣膜器械的应用以及专门应用于AR瓣膜器械的问世,AR微创治疗日益呈现更佳的临床效果,但因局限性、适应证不确定等仍不能在临床上大范围推荐应用。年11月22日,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PCR-CITChinaChengduValves)期间,医院张龙岩教授围绕单纯AR患者的TAVR治疗,分享了本中心在患者选择方面的经验,极具临床指导价值。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治疗PCR-CITCHINACHENGDUVALVES
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群体中,单纯AR患者数量不容小觑。医院吴永健教授牵头组织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疾病注册登记项目——中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队列研究(China-DVD),是我国首个瓣膜性心脏病全国前瞻性队列研究,共入选60岁以上、有中度以上瓣膜性心脏病的8,例患者。一年随访结果显示,单纯AR占比10.64%,退行性变是主要病因。同时,China-DVD研究提示,我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干预治疗率于70岁后显著降低,80岁以上单纯AR治疗率为0%;治疗率总体偏低,一方面是由于高龄患者往往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脑血管病、COPD等,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另一方面,则在于10%以上的患者因恐惧往往拒绝外科手术。对于单纯AR患者,经股或外周路径TAVR治疗目前尚是一大难题。TAVR最开始被用于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是因为钙化性的瓣膜组织坚硬,可为瓣膜支架起到支撑固定作用。临床中,单纯AR患者解剖特征较为独特,往往与瓣环解剖结构变异较大、瓣环较大且合并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钙化少(缺少锚定点)等相关,使得TAVR瓣膜固定效果不佳。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新型瓣膜的发明,临床实践及研究显示TAVR治疗单纯AR同样具有可行性。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中心经验PCR-CITCHINACHENGDUVALVES
对于单纯AR患者,应用自展瓣行TAVR治疗在我国尚缺乏适应证。目前,在全国各大中心,如何选择患者、不同人工瓣膜使用注意事项等均处于摸索、探究阶段,张龙岩教授团队亦是如此:在病例的基础上,总结、践行,逐渐熟能生巧,在适应证判断、术中操作等愈加成熟。首例手术:应用VitaFlow瓣膜系统的单纯反流TAVR张龙岩教授团队应用VitaFlow瓣膜系统开展的首例单纯反流TAVR手术:患者为71岁老年女性,STS高危。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初期“理论”设想(VitaFlow瓣膜):
瓣膜底边有10mm的外翻裙边,与单纯金属架相比,外翻裙边与左室流出道和瓣环锚定区接触后,2个面的接触增加摩擦力,一旦锚定后瓣膜不易滑动;
瓣膜接近于“直筒状”,瓣架硬度适中,较小的径向支撑力使得瓣膜展开后往左室“窜”的力量减小,在左室流出道和瓣环锚定区可以很好地稳定;
电动释放,尤其是瓣膜张开后,快速起搏状态需要迅速一次性释放时,稳定性较高。术前心脏团队策略(图1):左室流出道长度5mm处无显著增宽,可作为瓣膜展开后首先接触的锚定区;
瓣环直径26mm,瓣环和瓣交界结构可以与瓣膜裙边接触提供锚定;
窦管交界高度28mm,直径36mm。升主动脉41mm,这个区间可与瓣膜花冠提供锚定区;
一旦瓣膜底部开花,则需要快速一次性完全释放瓣膜,使得升主动脉尽早锚定住瓣膜花冠。图1.术前策略:VitaFlow30瓣膜“贴合”患者解剖结构(左:VitaFlow瓣膜;中:患者解剖;右:两者“贴合”设想)
手术过程(图2):根据流出道锚定区,患者大约瓣环2到3左右开始释放;快速起搏释放瓣膜,当瓣膜裙边与流出道锚定后,迅速一次性完全释放瓣膜,让升主动脉尽快锚定瓣膜花冠,提供第二个锚定区。
图2.瓣膜裙边与流出道锚定后,迅速一次性完全释放瓣膜总结经验: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针对应用VitaFlow瓣膜系统开展的首例单纯反流TAVR手术,张龙岩教授团队进行了经验总结:
临床条件:(1)70岁以上,外科手术高危或者有外科手术禁忌;(2)确定的主动脉瓣反流引起的症状,药物治疗控制不佳;(3)预期TAVR手术干预能明显改善预后。
解剖条件:选择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合适,并且TAVR成功率高的一部分患者。从CT分析角度选择合适的解剖条件(仅针对VitaFlow瓣膜):单纯反流患者瓣环普遍偏大,VitaFlow30号瓣膜最小径为28mm,当瓣环直径超过28mm时,原则上不再考虑VitaFlow植入,因为此时即使采用2个瓣膜策略仍然会有大量瓣周漏风险;
合适的左室流出道和瓣环结构,该“区域”是瓣膜第一锚定区,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最理想的情况是流出道直径与瓣环直径相差不大(直筒状),同时流出道具备一定的长度提供锚定(测量瓣环下4mm);
窦管交界或者升主动脉平面还需提供至少1个锚定平面,提高瓣膜植入后的稳定性,参考升主动脉直径45mm以内。成功实践:应用VitaFlow瓣膜系统的单纯重度反流TAVR该例患者为82岁高龄女性,STS中危。TTE检测提示,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合并重度关闭不全,符合本中心“临床条件标准”;心脏超声检查提示,瓣环与流出道接近“直筒状”;升主动脉、窦管交界可提供锚定区,符合本中心“解剖条件标准”。随后,参考瓣环和流出道,选择VitaFlow27瓣膜。遵循既往释放标准,在开花的一瞬间,迅速一次性完全释放。术后造影显示,瓣膜位置与预期相当,术后无反流。(图3)图3.左:VitaFlow27瓣膜;右:瓣膜位置与预期相当,无反流
总结PCR-CITCHINACHENGDUVALVES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因不能提供良好的锚定,使用自展瓣行TAVR治疗目前没有适应证;对于高龄、外科手术高危、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解剖结构尝试TAVR治疗;目前的器械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开发合适外周血管入路的瓣膜系统是未来的方向。
、延伸阅读成都瓣膜会
陈茂: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TAVI治疗现状及问题
成都瓣膜会
王焱、王斌: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TAVI治疗:为何我更倾向使用自膨瓣
成都瓣膜会
KentaroHAYASHIDA: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TAVR治疗,为何我更倾向使用球扩瓣?
成都瓣膜会
AzeemLATIB:TAVI在无症状患者中的应用——现有证据及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