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6日,医院心内二科病房一位精神抖擞的老人家在散步,步伐稳健有力,脸上洋溢着笑容。但谁能想到的是,2周前老伯还是反复心衰发作、行走困难,精神和胃口都很差,体重已减轻20余斤的病危状态。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一切都是源于7月4日在医院导管室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高难度手术:经颈动脉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经皮球囊主动脉缩窄血管成形术(PBACA)——这是全球首例一站三式手术!
老伯年过七旬,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主动脉缩窄合并胸主动脉瘤这一严重疾病,病情复杂且罕见。危急关头,医院心血管病中心手术团队在钟志雄院长带领下为老人施行了经颈动脉TAVR+TEVAR+PBACA术。历经8个多小时的奋战,手术圆满成功。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兼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钟志雄教授术后欣慰地说道,这台手术真可以用三个字来总结:“奇”、“难”、“首”。
奇:
病例罕见
老人患有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重度主动脉缩窄伴胸主动脉瘤,据查阅的相关文献所记录,未经治疗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大多在30岁前死亡,如此高龄且重度主动脉缩窄的患者尚能生存,异常罕见。
难:
手术风险极高
患者CT结果显示主动脉瓣属于Type0型二叶瓣,重度狭窄并钙化,整个主动脉段非常扭曲,且在胸主动脉段有严重缩窄合并巨大主动脉瘤,双侧下肢动脉严重狭窄。同时,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提示心功能值仅17%(正常人60%以上),手术风险极高,国内外都无可供参考的手术方案、经验以及先例。
首:
“一站三式”手术方案
针对这位患者的特殊病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的钟炜教授在术前的多学科会诊中首次提出“一站三式”的手术方案,即经颈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经皮球囊主动脉缩窄血管成形术(PBACA)同步开展。
三个术式同时开展
一次解决老人顽疾
术前,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团队在钟志雄教授的带领下,对术中各项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对TAVR、TEVAR以及PBACA的先后顺序和各个步骤全部进行了充分地探讨,以确保手术安全。
瓣膜释放完成,封堵效果良好
胸主动脉支架释放后造影
为什么不分成多次手术治疗?“老人的身体状况,经受不住多次手术的风险。”钟炜介绍,基于这种情况,“一站三式”治疗对老人来说,是最优的治疗方案。
使用球囊28mm*40mm扩张
“一站式”手术完成
但是,在老人年龄如此之高、身体状况如此不好的情况下,“一站三式”中的任何一项手术,风险都是比较高的,何况是三个术式同时进行,这意味着,医生要勇敢地为患者担当起该例手术极高的风险。
手术过程中,钟炜教授团队与外周血管病学组的李存仁教授团队默契配合,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临危不乱的勇气,历经8小时克服了种种困难后,手术圆满成功,老人在10天的康复期满后顺利出院。
医院建设显成效
医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本次一站式微创治疗技术,率先验证了经颈动脉TAVR+TEVAR+PBACA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多种主动脉疾病”的可行性,也展现了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团队精湛的技术水平和勇于担当的医者仁心,医院技术迈入业内先进水平。
作为一所并不占据医院,自年起,医院就制定了“医院管理精细化,办医理念标准化,学科建设专业化,医院、高水平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多年来锐意进取,久久为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年全省医院DRGs能力指数排名中,医院取得了总权重数第3名、DRG能力指数第6名、学科建设第7名、DRG组数第8名、CMI第12名的优秀成绩。
作为广东省医院医院之一,医院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年,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通报了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与排名,医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全国医院中排名位列第名,国家监测指标等级评定为A+。
记者:婉超
责编:钟媛
编审:祖全
审核:李赟、谢思
这3篇文章梅州人都在看
?车辆坠落30米山坡,车上男子还被安全气囊“炸”晕……
?真好!有了台免费的“它”,听障人士又能听到声音了
?热化啦!24小时内气温将升至39度,我市一地今年首挂红色预警!
温馨提醒:如果您的物品丢失了,可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