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年男子,因突发剧烈头疼,来医院急诊,意识清楚,CT提示蜘蛛膜下腔出血。CTA发现颈内动脉动脉瘤,动脉瘤瘤颈稍宽。考虑这个动脉瘤是破裂动脉瘤,置放支架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增加血栓事件与出血事件的风险,所以采用球囊辅助技术,来克服术中?弹簧圈?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球囊辅助技术
我比较喜欢Microvention的球囊,双腔,导丝可以撤出而不影响球囊扩张,导丝走远也可以维持球囊稳定性。但是价格比较高,是他的缺点!
MicroventionScepter球囊,准备不同于其他球囊,要先把球囊排气,用生理盐水与造影剂1:1混合后,从球囊的那一个管腔打入混合液,稳定的施加压力,等待混合液慢慢流入球囊,因为球囊远端有排气孔,被挤压出来的气体会由排气孔排出,我们排出空气后,球囊导管就可以用了。
动脉瘤栓塞工作角度决定后,球囊导管先就定位,动脉瘤栓塞导管头端塑形后,输送到动脉瘤瘤腔内。
在这个视频里,我们先不打球囊,试着单纯用导管栓塞,结果弹簧圈无法好好停留在动脉瘤瘤腔内。当然并不是真的没办法单纯裸栓,如果控制导管位置的能力够,愿意冒一点风险,还是可以不用支架或球囊的,只是这种控制力并不是人人具备。
打起球囊时,球囊会被血流带往血管远端,你可以想象打球囊就像放风筝,只是放风筝你只要控制线,间中来回摆动,但是打起球囊的时候,你除了要控制打球囊的大小,还要控制导管的位置,术者必须要有同时双手操作的经验,一手打球囊,一手进出导管(打起来的时候往回撤,放开的时候稍微进导管)。
球囊要打多大?这个因人而异,有的术者习惯打大一点,有的术者稍稍打起来就停(这种打法必须用长球囊否则稳定性不足)。
第一个弹簧圈最重要,当置放满意了,要把球囊泄下,观察弹簧圈成框的稳定性,如果稳定性不足,重新再来,或者换一个稍大的圈。
接下来的几个圈,可以打,或者不打球囊;可以放一个圈,卸一下球囊,一个一个来;也可以打起球囊后,几个圈一个接一个放完再泄球囊。
累了,今天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录像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