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直播慧聚云端共探讨ld

由心脉医疗?-心术在线与医介联合承办的“适逢其时,靶向重建-药物球囊靶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在线会议”将于9月11日(周五)08:30-18:00线上直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随着其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完善,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主流方式。然而,腔内治疗后再狭窄是腔内技术的瓶颈,严重限制腔内治疗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药物涂层球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减少再狭窄、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节约治疗经济成本,其靶向治疗更降低了丢失进入体内循环的药量,或可减少人体的毒副作用,为下肢动脉缺血病变的治疗带来了曙光。医院李拥军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医院李鹏医生和陈作观医生、医院张童医生担任讲课嘉宾,各位专家将围绕药物球囊在下肢动脉疾病的靶向治疗策略、应用现状进行授课讲解、交流心得,现场也将连线两场手术,直播药物球囊实战演练,理论结合实践定能为线上医生提供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扫码观看会议直播,共享学术高光时刻!

●会议主席●

李拥军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主髂动脉组组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医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学会风湿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等二十多家学术机构职务。担任《中华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ChineseMedicalJurnal》等十多家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

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瘤、内脏动脉瘤、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布加综合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微创介入、开放手术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共承担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目前共承担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30余篇。

●专家介绍●

李鹏

医学硕士,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国际血管外科联盟成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国家心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下肢动脉急慢性缺血性疾病、肾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深静脉血栓、血栓后综合征、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张童

医院,副主任医师,血管外科及腔内治疗专业。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管联盟(InternationalUnionofAngiology)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糖尿病足委员会委员。

擅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肠系膜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采用微创手术和腔内精准治疗技术、内外科结合、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挽救了众多垂危、重症、疑难患者的生命。

陈作观

医院,博士医学,医院血管外科住院医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师从李拥军教授,曾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交流半年。承担中央高校学生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文章14篇,其中SCI7篇,累计影响因子约40分,最高单篇10.分。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博士国家奖学金,第13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参加美国VEITH大会等各类会议发言20余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rkj.com/hlcs/10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