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新福-百家百言
第五十四期
李迪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由其牵头负责的急性脑梗塞动脉取栓工作被国家卫计委评为辽宁省唯一一家“国家首批动脉取栓培训基地”。
6月29日-7月1日,中国卒中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众多国内外神经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神经领域的热点话题。来自医院的李迪教授,在脑血管病介入论坛中为我们分享了《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后残存狭窄处理策略》的精彩报告!
1
来自亚洲的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的原位血栓形成约占所有大血管闭塞患者的30.3%,此类患者在机械取栓后即刻再闭塞率高达65%;
2
当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之一,考虑针对取栓后的残存狭窄进行支架成形术:狭窄导致远端灌注不充分;机械取栓后30分钟复查造影发现残余狭窄部位有新的血栓形成或再闭塞。
3
实施补救性支架成形术主要的顾虑在于:穿支动脉闭塞;术后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时机如何选择?
4
ARTIS研究提示rt-PA溶栓后早期(90min)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是有害的,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
5
来自中国的研究显示rt-PA溶栓后立即给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6
血管再通后再闭塞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中机械性操作是常见原因之一,如支架、球囊等可导致硬化斑块或内皮细胞的损伤。
7
来自冠状动脉的研究显示,早期支架内血栓以血小板聚集为主。替罗非班凭借其起效快,代谢快,抑制率高等特点是现阶段最常用的抗栓药物,但其在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中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往期回顾
Re